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制氢 » 正文

从“鲁氢经济带” 到半岛“氢动走廊”,山东抢占新能源制高点

日期:2021-02-0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周学泽

国际新能源网

2021
02/05
09: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经济带 山东氢能源产业 氢能源产业

2月2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突出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全力建设美丽山东。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一体治理。

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是山东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最新提法。去年2020年6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曾提出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的规划。规划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山东省氢能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突破性发展,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

从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到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说明山东正在努力抢占新能源制高点。现在山东半岛的概念已经扩展到16个地级市,因此,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和“鲁氢经济带”没有范围上的不同。在描述上,山东半岛“氢动走廊”的描述显得形象生动,突出“氢动力”,更口语化,也让人联想到公园长廊的便利性和移步换景等特点。

从目前来看,山东发展氢能产业,高屋建瓴,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各有侧重,在山东半岛领域确实呈现出“移步换景”的特征。

目前,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济宁、聊城等城市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各有分工。2020年6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对“鲁氢经济带”做了进一步阐释:我省将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围绕“中国氢谷”“东方氢岛”建设,将济南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会展、商业应用基地;将青岛发展成为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布局两大集群,形成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

山东各市发展氢能产业的“便利性”,也有了顺畅的交通和信息支撑,给氢能产业形成“带”和“走廊”,提供了最需要的基础条件。

各市发展氢能产业各有侧重,意味着各市形成不可割断的产业链条。无论是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 ,还是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都需要依靠交通和信息将产业链条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带”和“走廊”。

过去5年,山东 “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日益完善,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10公里、7473公里,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省内高铁成环运行、县县通高速。

今后5年,交通和信息建设仍是突破重点。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山东谋划推出160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开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雄商、济滨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山东段等8个在建项目,建成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省界段。开工建设13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13个在建项目,建成5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烟台机场二期等3个在建项目。

氢能来源广泛、清洁、应用场景丰富,被认为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日渐成熟,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均鼓励引导氢能产业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同时,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9年之后,广东、山西等10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陆续发布本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中国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区域,其中氢能布局最广泛的东部区域以上海、江苏和山东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车研发与示范最早的地区。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根据《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将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从现在起至2022年,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工业副产氢纯化和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至2025年,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至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建立氢能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根据规划要求,济南和青岛,一个建设“中国氢谷”,一个建设“东方氢岛”,是山东发展氢能产业的两大核心城市。

2020年8月,由济南市发改委起草的《济南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印发,旨在助力济南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率先将济南建设成为氢能城市。到2022年,新建氢能相关技术研发平台3个以上,新建氢气检测平台1个以上。全市建设加氢站6座以上,推广应用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氢燃料电池汽车600辆以上,氢能产业年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1月12日,在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积极推进中国氢谷建设,加快吸引一批创新平台、龙头企业、示范应用项目落地。

2020年12月1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规划》剑指打造“东方氢岛”,提出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提出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投入运营3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8000辆;建成燃料电池轨道列车线2条以上;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济南和青岛之外,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也加快了建设步伐。2020年1月7日,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潍坊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决定产业链层面,打造包含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聚集超过2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测试中心1个,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亿元。

2020年12月19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发布《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加大氢能项目引进力度。鼓励涉及氢能产业的境外跨国公司和平台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总部法人企业在济宁市新购、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建房核算成本或购房合同价格的1%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300万元。

氢能产业作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之一,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同时氢能作为新能源,也是实现其他产业动能转换的前提条件。因此,山东飞快落子“氢能产业”,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对于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可谓意义深远。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