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锂电材料龙头“联姻”国际化工龙头,全球锂电正极材料格局将迎“剧变”。
近日,杉杉股份公告显示,拟向巴斯夫转让其正极材料平台杉杉能源19.6438%的股权,合计交易价格17.03亿元。同时,巴斯夫将向杉杉能源的其他小股东购买合计31.3562%的股权。
上述交易完成后,巴斯夫将持有杉杉能源51%控股权,杉杉股份持股49%。这标志着,杉杉能源将成为中外合资公司,并易主巴斯夫。
不难看出,杉杉股份让出杉杉能源控制权背后,是希望其正极材料板块能够借道巴斯夫领先的核心技术、国际供应链及渠道资源,一举拿下“全球第一锂电正极材料商”王座。
用杉杉股份董事长郑永刚的话说,杉杉从第一天做正极材料开始,从未放弃过要做全球第一。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竞争白热化,想脱颖而出,一要技术绝对领先,解决多年以来“卡脖子”问题;二要跑通全球市场,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这两条,通过和巴斯夫合作,都将得以实现。
而巴斯夫选择联姻杉杉股份,其看重的,不仅是杉杉能源在正极材料方面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与优异的管理体系,还有在此基础上快速打开中国巨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捷径”。同时,在中国的产能部署,也将让巴斯夫成为首家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都拥有正极材料产能的公司,完整其全球正极材料供应体系构建。
根据规划,巴斯夫将通过合资公司持续扩产,在2022年底将全球年产能提升至16万吨。
业内观点认为,巴斯夫与杉杉股份的合作,是正极材料领先技术与规模化生产的双赢结合,未来合资公司在全球正极材料市场的占有率和想象空间将尤为巨大。
优势互补 1+1>2
巴斯夫选择与杉杉股份的合作,实际上也是基于双方在正极材料领域技术、市场、产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形成1+1>2效应。
当下正值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关键节点,对于拥有领先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技术的巴斯夫而言,产能的快速扩建与中国这一巨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是其谋求全球正极材料龙头的关键。
站在巴斯夫角度,从2012年组建电池材料业务部门至今,其已在海外主要地区构建了包括正极材料、相应原材料和前驱体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通过与户田在日本和美国建立合资企业并扩大产能部署,巴斯夫实现在亚洲和北美布局,并且成为领先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产商。合资公司为松下正极材料主要供应商,供货特斯拉。
在产能扩张上,巴斯夫除了将日本户田产能扩大至原来三倍之外,在德国和芬兰投资的正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基地也在建设中。
当前,中国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特斯拉、宝马、大众、戴姆勒、通用等全球各大车企纷纷在中国开始荷枪实弹地投入,加上自主品牌车企、新势力造车企业,新能源车市场蓄势待发。
巴斯夫想要快速打开中国市场,作为中国正极材料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并拥有6万吨正极材料产能的杉杉股份,无疑是其合作的最佳选择。
总的来看,联手杉杉股份,将有效弥补巴斯夫正极材料业务的中国产能短缺。将正极材料领先技术导入杉杉能源生产体系,全面改造并进一步提升产能,将有助于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开拓,并强化全球供应链与渠道构建,提高就近服务客户能力,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对于杉杉股份而言,其合作巴斯夫的意图则更加明显,一方面,借助巴斯夫领先的材料技术,在数码用正极材料市场基础上,争夺更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共享巴斯夫全球供应链与国际客户渠道,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当前,国内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杉杉能源面临着包括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贵州振华等诸多强劲对手的竞争,三元材料行业仍难以形成强龙头。而与巴斯夫合作,是杉杉股份企图打破这种僵局的开端。
郑永刚表示,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都受制于技术、专利,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而杉杉股份与巴斯夫的合资公司将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加上产能快速扩建,跳出与国内同行的肉搏战,打开国际市场。
市场影响几何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长续航、低成本、长生命周期的大趋势下,采用高镍体系的三元材料就成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的一致共识,尤其在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高镍电池更具话语权。
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巴斯夫一直将正极材料产业化重点放在高镍体系的三元材料上。这与杉杉股份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杉杉股份在2020年年报中指出,公司高镍单晶三元动力材料和NCMA材料已通过主要动力电池客户的测试,预计会成为未来公司正极材料业务的主要增量。
从市场进展来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已经“春意渐浓”,高端外资品牌车企对高镍电池需求已经快速起量。
数据显示,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宁德时代811动力电池海外销售大幅提升。年报显示,宁德时代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系统销量44.45GWh,以20%的出货占比计算,这意味着宁德时代2020年NCM811电池的出货量至少达8.89 GWh。
国内方面,外资品牌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规划重点采用高镍电池,且需求释放在即。与此同时,传统车企进军中高端智能电动车赛道,造车新势力锚定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两者未来也将成为高镍三元电池重要的应用市场。
巴斯夫与杉杉股份的联姻,依托于领先的技术与产能的叠加,必然会帮助其合资公司快速在高镍正极材料市场上大展拳脚。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方面,在创新力量推动下,巴斯夫拥有强大的正极材料技术和知识产权储备,在全球主要地区拥有电池材料研发中心。
近日,巴斯夫与另一全球材料科技龙头企业优美科(Umicore)签署了一项非排他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涉及正极活性材料(CAM)及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产品,并涵盖了在欧洲、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申请的100多个专利族。这将对正极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从也意味着,从技术、产能到市场,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