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中国新能源资讯 » 正文

百年能源观 | 周大地:艰难何足道,转型再奋蹄

日期:2021-06-24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国际新能源网

2021
06/24
09: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周大地 能源转型 碳中和

中国的能源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足,目前正在从足到优的路上前进。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能源行业发展进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工人吃苦耐劳,以国企为主的能源企业敢打硬仗,过去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未来低碳转型中,困难也会变成新的机遇。

从无到有,自力更生

中国虽然资源不算贫乏,却也并不富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能源工业家底很薄,全国只有不到2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煤炭产量仅仅几千万吨。事实上不仅是能源工业,当时整个工业经济几乎是一穷二白。而在重重封锁之下,中国也没有办法进行海外采购。早期虽然接受了苏联短暂的帮助,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切断了对我们的石油供应。自力更生四个字自此就刻在了中国能源工业的基因里。

那时的北京公交车都顶着一个黑不溜秋的大气包,跟车体本身一样大,高出去一两米,我曾经坐过以锅炉作为推进引擎的汽车,锅炉里放上焦炭点燃,加好水煤气以后,司机才能开始驾驶。如果途中出现一些问题,司机得下车,重新调整好锅炉,再回到驾驶位开车,这个场景现在想来,有点滑稽,又有点心酸。

同一时期,老百姓的用能水平非常低,很多地方连电都没有,农村基本上以柴草为主要燃料采暖做饭。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水平也很低,更不用谈私人汽车了,这一时期北方的采暖方法,也是蜂窝煤、煤球、柴草一起上。

但就在这么一穷二白还受到各方面封锁的情况下,中国能源行业把煤炭、电力,特别是石油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庆会战打破了外国专家给中国下的“贫油国”的结论。从此以后,中国的电力、石油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虽然技术缺乏、装备制造能力很差,但是中国能源工业自力更生,解决了当时工业化所需要的能源供给问题,这是一个飞跃。随着能源供应的跟上,我们的重工业也发展起来了。

水电是在各地修建水利设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水利建设之初主要是为了解决流域性的水资源问题,在这一时期兴修了很多水库大坝,如北京的十三陵水库等,同时在水电开发方面进行了相当多的尝试。

这三十年间从无到有的飞跃,是中国能源工业后面从有到足,甚至从足到优的发展的基点,也是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封锁、自力更生的壮举。

从有到足,需求引导

因为大庆油田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依然是石油出口国。但这主要因为当时我国石油供应是配给制,买汽车都是单位的事,同样也会配给油票,所以老百姓也没有用油的概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建设经历高速的发展,能源需求不再是计划经济“有多少,用多少”的状态。很多地方的增长速度远远突破原来的规划,需求大于供应。从1993年开始,中国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而到1997年成品油和原油都需要进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出能源发展,供不应求的情况变得非常明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缺煤缺电就变成了百姓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日常。早期居民家里电器很少,一户人家主要的电器就是两三个电灯,偶尔有一个电子管收音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电力需求逐渐涌现,电视机、电炉子等电器慢慢搬进了每一户人家里。如果大院里有户人家要用电炉子,“啪”的一声保险丝熔断了,全体住户都得黑灯,这种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这种场景就是这一阶段电力严重短缺现象的真实写照。这个年代的口号是节约用电、高效用电、安全用电,但实际上是计划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不足,工业用电情况也非常紧张,基于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一个星期内给工厂“二停五开”“四停三开”甚至是“五停二开”,或者“白天你用电,晚上他用电”,通过拉闸限电的强制方式来限制电力供应。

解决煤炭等一次能源短缺,解决电力等二次能源短缺,也成为当时经济建设、能源建设最大的目标。犹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东部地市主官都曾前往山西去要煤,上海甚至专门派了一批几百辆汽车的队伍前往山西运煤,以保证华东地区的生产需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有水快流”口号下,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山西煤炭领域,煤炭短缺相对缓解。煤炭开采最初的方法非常原始,靠工人背筐爬进矿井里挖煤,但为了建设,中国工人把能吃的苦都吃了。

自此以后,开采难度极大的高瓦斯井、鸡窝煤、薄层煤也陆续被开发。当然光靠苦力活是不够的,吸收先进技术也是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我们从美国引入大型现代露天矿,那时候中国人才第一次见到车轱辘有一人多高、载重量150吨的大型货车。煤炭工业现代化从引进开始,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我国体制的保障下,工人特别是技术人员敢于啃硬骨头,从引进到消化再到自创,前端的煤矿建设,中端的煤炭采掘机械化、煤炭加工洗选,到后端的煤炭清洁利用、气化煤、煤化工等,各项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煤炭工业现在已经稳坐全球第一,中国也从近乎一无所有成长为传统能源技术大国。

不仅是煤炭产业,这一时期其他能源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石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海上石油开采也进入了探索阶段。至于天然气产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液化天然气船国产化也已经进入实践阶段。许多过去只有少数国家能干的事,我们现在都能干了。

水电、核电、火电、能源输送等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也都进入了世界前沿领域,基本掌握了先进技术,同时还研发了许多原创性的技术。中国水电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设施,高坝世界前10名里中国占4个。

进入21世纪,能源投资不足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正依赖于此,2002年以后迎来了煤炭黄金10年和电力高速发展,大规模、高速度的电力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2010年前后基本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甚至出现了一次能源充分供应二次能源后有所富余的情况,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也在这一时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费大国。

从足到优,人民至上

在端上饭碗吃饱饭以后,如何吃好饭就成了新的目标;能源足够用以后,能源系统的优化自然而然成为下一个课题。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除了能源供应不足以外,能源消费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也逐渐凸显,无序开发和低效用能带来了恶劣的环境影响。山西早在20世纪末就提出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资源造成了破坏。当时在太原,从楼下看,从4层楼往上的灯都是紫色的,污染非常严重,绿水青山被暂时性地牺牲了,资源型地区的“诅咒”也逐渐显现:早期的山西各方面工业都较为全面,包括纺织、电子、机械制造在内的轻工业发达,也有自己电视、冰箱品牌,但是这些产业逐渐空心化,最后只剩下一煤独大,这对山西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山西地区过度开发煤炭,虽然在短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牺牲了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不是说挖煤多,地方的经济就能保持快速发展,能源行业只能作为经济保障部门,不应发展为支撑产业,不管是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仅仅依赖能源工业。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的经济结构并非好事,俄罗斯如今的困境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单位GDP能耗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这与我们低碳转型的要求是方向一致的。低碳化代表的是更先进、更高级、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化的能源经济发展阶段,群众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从更高的视角而言,新的能源供应体系也将带来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安全状态。随着能源结构的改善、能源品质的提高,用能系统需要进一步先进化、高级化。

这个过程就像家里炉灶的变化,只能烧柴草的时候,必须反复往炉里加柴;升级成烧煤炉灶后可以不用持续加柴,减少了工作量;再升级成烧煤气或是天然气后,只需要打开开关就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到现在用电加热,电子化以后还可以预约开启时间,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只以短期经济性的角度去考虑能源系统优化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生产成本在逐渐变化,探索阶段成本必然偏高,规模化以后则是大家受益。这就导致吃螃蟹的人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但开始阶段总得有排头兵往前冲。而此时国企当排头,国家作支撑,充分展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国企作为大国重器顶梁柱,充分发挥了在服务支撑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世界前沿的技术研发,还是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值得干就干,国家需要干的时候哪怕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本,也依然咬着牙去投入。比如国家电网从1998年开始推进农网改造,单从经济性角度来讲肯定不划算,前期巨量的投入,投资回收更是遥遥无期,但是没有包括农网改造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便无从谈起。

新时代的铁人精神则是咱们骨干大国企爱国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企组织产业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啃硬骨头、打硬仗。能源行业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从生产到机械加工,到装备制造的中国能源工业化体系,我们的能源工业也逐渐开始走出去的步伐。

在走出去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中石油曾经在苏丹开展一个油田项目,当时有来自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几家企业共同竞争。最后到铺设管线的时候,由于油田地处原始森林,没有通公路,施工过程中有各类蚊虫叮咬,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加拿大人首先受不了了,马来西亚人也受不了了,甚至连当地人都受不了,只有中国人坚持着把工程干下来。

也正是这一段段攻坚克难的经历,给了我们能源工业未来迎接挑战更大的底气。

低碳转型,不惧挑战

能源行业从来不惧怕挑战,怕的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能源供应体系的改变,能源安全面临新要求,传统的能源安全关注的是如何保障进口油气的稳定、满足国内油气的需要。但事实证明,霸权国家的那一套老办法,靠驻军和舰队控制他国的石油产地是行不通的,能源安全最终还是要落在自力更生四个字上。通过能源供应低碳化,可以降低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比如中国汽车行业如果全面实现电能替代,便可以让进口油气需求至少降低60%。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用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这就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能源安全,更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

能源行业要服从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顺应发展趋势,加快适应和转型的步伐,这就需要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能源发展。没有特高压的时候,远距离输电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高压出现以后,技术人员就可以开始研究柔性控制了。这些在过去都是无法预测的。能源发展需要技术和实践的沉淀。只是吃老本,甚至维护老本,对新出现的挑战视而不见,是万万不行的。

比如煤炭发电,即便再发达、再清洁,污染和碳排放都是不可避免的,碳排放日益成为生态威胁,也成为煤炭行业无法回避的弱点。过去煤炭工业受益于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煤炭工业的收入更应该为经济转型做贡献,再投资的范围不能局限于煤炭行业,如果未来煤炭行业式微,这份投资就打水漂了。

过去世界上的先进能源工业技术,一些发达国家藏着掖着不愿意分享,我们也在拼命学习,不仅学习,更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哪怕经济上受点损失,也得咬牙坚持。如今中国能源工业已经进入世界前沿领域,过去是什么技术都需要进口,现在是国外要进口中国技术,甚至在有些领域中国甚至成了领跑者。未来进入新一代智能化的、数字化的、高级电气化的用能阶段,我们已经占据先机。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组件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70%,中国风电现在也是中坚力量,特高压技术更是全球独一家。

现在低碳化成为新的挑战,我们更得前进。低碳转型不可怕,中国发展了,制造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全跟得上。从无到有的路我们都走过来了,现在积攒了些家底,怎么还不如当时光着脚敢闯敢干了?

更何况中国能源体系升级,也并非把现有的能源体系全盘否定,把传统能源工业直接扔进垃圾桶,让老百姓开始节衣缩食,而是要让能源行业更进一步。现有电力系统已经较为领先,只是需要进一步发展改造,而且低碳化并不是不用电、少用电,反而要用更多的电。

现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能源转型各有各的困难,这就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与技术竞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止步不前就意味着落后,最终也会被逐渐淘汰。

如果当时没有煤炭需求,中国的煤炭行业可能还处于开山放炮的原始阶段;正是在行业形成规模效益以后,才迎来了发展机遇。如今低碳转型的需求在引导能源产业的发展,转型完成后,中国将会拥有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自主化的能源体系。

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老百姓不再惦记着每天多吃两个馒头,而是开始享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享受无公害的食物,享受可持续发展。能源行业正是为这样的目标服务,而这也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也就给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党百年这一历史节点回顾我们能源行业的光辉历程,煤电油气各个板块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艰苦岁月,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低碳转型同样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我相信,有党的领导,中国能源行业可以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依靠能打硬仗敢争一流的能源央企和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