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江苏省公示“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几乎与此同时,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正式发出。
两大经济强省齐发力的背后,凸显了海上风电产业强劲的增长潜力。
01
海上风电蓄势待发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02%。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110万千瓦,几乎追平了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最新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1”中表示,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预计到今年底,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安装市场。
海上风电“起飞”的直接原因,跟光伏和陆上风电如出一辙。
2021年是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为了赶上补贴的“末班车”,各地区纷纷掀起了海上风电的抢装潮。
得益于此,国内海上风电重磅消息层出不穷。
今年8月,中国整机商明阳智能推出了16兆瓦海上风机,创下全球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之最。
此前,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陆续建成。
不断刷新的行业记录,彰显着海上风电建设的热情。但不少人开始担心,这样的热情是否会在补贴退坡后一并散去?
事实上,目前除江苏外,广东、山东、浙江、广西等多省已经出台了海上风电“十四五”发展规划,重视力度前所未有。
以此预计,“十四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500万~3000万千瓦,部分省份有望在“十四五”末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国际能源署的长远预计显示,中国海上风电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态,到2040年,中国市场的装机容量将与欧盟相当,成为全球该领域的绝对主力。
当然,作为新能源的主力方向之一,海上风电的增长不仅在中国,而是一场世界级的变化。
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的资本支出首次超过海上油气,且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加深。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未来十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35GW,大约是当前市场规模的七倍。
02
未来将成发电主力
海上风电为何被寄予厚望?这与其天然优势密不可分。
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发电量高。数据显示,海上风电的运行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以上,较陆上风电年发电量多出20%~40%。
而与光伏相比,海上风电不受昼夜变化的限制,其波动性远小于光伏,更容易被电网所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海上风电多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靠近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可实现电力的“就地消纳”。
而这特点,突破了光伏等新能源远离消费区的发展瓶颈,因此海上风电也被誉为“中长期可代替煤炭承担发电主力的角色”。
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将成为新能源发电新的增长极。而未来,电网60%以上的新能源上网电力将来自中东南部,尤其是海上集中式风电。
在海上风电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显著的便是成本问题。
现阶段,海上风电的成本较高。目前,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为0.85元/度,每度电享受约0.4元左右的补贴。
而陆上风电近年来经过规模化地降本,部分项目已经达到甚至低于0.1元/度左右的价格。
回溯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之路,从2007年至今,海上风电总体呈现“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势,风电场规模和单机规模越来越大,风场离岸距离逐渐增加,并逐渐呈现深海化趋势。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成本下降幅度超过了40%。
未来,随着国家“退补”政策的实施,海上风电将同其它新能源产业一样,走上“竞价”之路。
这场“竞价”,不仅来自于海上风电产业自身,还来自于光伏、陆上风电等众多能源“同行”。
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海上风电无疑还有很长的降本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