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去产能力度脱离实际
近期,“拉闸限电”现象频发,煤电企业经营承压问题被舆论关注。长期对煤电去产能造成电力结构发生变化,终于造成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理论上讲,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执行低碳减煤工作是必须的,但是在没有找到可靠的替代能源,便强力推动煤电去产能有些脱离实际。
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已经超过5亿千瓦,但是在此次拉闸限电中不但没有成为稳压器,反而对电网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加剧拉闸限电的局面。
煤电去产能在造成电荒的同时,也让许多生产企业找不到替代热源。我国的工业生产不但需要大量的电,更需要大量的热负荷,这一点风电和光伏是无法提供的。
生物质发电却在满负荷运行
在大量企业因电荒和热荒陷入停产的同时,在一些建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工业园区,企业的生产却没有受到影响,工人依然是加班加点的干活。
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制药、板材和食品、化工等高耗能公司,他们都建有自己的自备生物质热电厂,完全没有受到此次电荒的冲击。
由此可见,生物质发电是很好的替代煤电的清洁能源。实践也证明,生物质热电项目发电、供热持续、稳定、安全,供能质量可完全媲美煤电。
不过,长期以来生物质发电一直受到政策性歧视,跟风电和光伏相比装机规模并不大,因此在此次电荒中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长期遭受政策性歧视
想当年,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是: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到2020年分别都是3000万千瓦,三者处于同一起跑线。
但是十年过去了,风电装机规模接近3亿千瓦,光伏业超过2.7亿,而我们可怜的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还不到1500万千瓦,离初始目标还不到一半。
生物质发电之所以没有实现大规模装机,主要是因为政策的长期不稳定,导致资本失去了对产业投资的信心。金凤凰,变成了落汤鸡。
生物质发电身兼绿色能源、环保、惠农三重属性,不仅可以规模化处理农林废弃物,解决农村烧荒问题,而且还给农民增收,实在应该大力发展。
该给生物质发电正名了
生物质能是全球唯一可再生的绿色燃料,从植物生长吞噬二氧化碳,到能源化进程转变电和热的过程本身就是实现了零碳排放。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林废弃物折合标准煤4.6亿吨,可支撑上千个生物质电厂投产,可完全填补因煤电去产能造成的居民供暖和企业供热的用能空白。
此次电荒引发拉闸限电,让资本追捧的风电和光伏现了原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只有生物质发电厂在此次电荒中满负荷运行。
所为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良!在我国现在处于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刻,是时候给生物质发电正名了。通过政策加持,大力推动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