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递着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12月6日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联合主办的2021(第三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传统能源与现代信息数字通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变革、重塑能源新业态,实现协同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生物质能发展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史玉波表示,能源快速转型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对能源保持一定需求,要把能源安全供应放在首位。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将是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涉及体制机制法制技术全方位的革新,须立足现实、目标导向、持续发力。
“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同样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包括农业废弃物、木材和森林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藻类生物质以及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能通过发电、供热、供气等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多个领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若结合BE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物质能将创造负碳排放。”史玉波说。
不过,史玉波认为,当前生物质能发展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生物质能认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物质能(土灶台燃烧薪柴)“脏乱差”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发展生物质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个别地方把生物质燃料当作仅次于散煤的高污染燃料,采取限制发展政策。
二是部门协调仍须加强。生物质能管理职能较为分散,发改、财政、能源、环境、农业、住建、林草等均有相关职能,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不能形成有效合力。
三是发展责任主体须进一步明确。在产业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生物质能利用的环境、民生效益,应按照《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明确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环境治理支出责任,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才能促进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支持政策有待创新。目前产业发展单靠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进行支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缺口越来越大,资金短缺严重制约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
对于加快生物质能发展,史玉波建议,首先,提升对生物质能绿色零碳属性的认识。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等优势,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完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明确生物质能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定位,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生物质能发展的工作机制,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生物质能可持续健康发展。再次,建立有机废弃物有偿处理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谁处理谁受益”模式,逐步形成对畜禽粪污、餐厨垃圾以及其他有机废弃物处理收费的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安全高效的原料收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