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仍处在推广应用和发展起步阶段。随着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共同治理步伐的加快,过去两年,我国新能源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党组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总经理)吕亮功建议,完善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我国新能源生产和应用推广力度。
吕亮功
吕亮功表示,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缺乏相关立法、消费者对新能源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市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新能源推广力度和深度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而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转轨成本偏高、技术瓶颈制约、发展基础薄弱等。
对此,吕亮功建议,一是完善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体系,积极引导促进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用法律的形式保障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加大对小规模新能源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力度,减轻小规模新能源产业固定资产资金投入的压力;针对小规模新能源产业企业制定更加优惠的税率水平,让其能够得到更多的自有资金。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成本是制约新能源推广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新能源的比重,首先要在新能源的设备制造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才可能在设备的制造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方面实现大突破。需要集中力量对新能源产业化技术及智能电网技术进行攻关,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对相关企业新能源技术开发、使用提出明确的考核目标,从供给侧倒逼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
三是加快由公共服务类向私人消费类延伸步伐。有关部门、企业应加强在公共领域的布局,以超值服务换取宝贵经验,最终向老百姓消费领域延伸。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自有机动车的广阔潜在市场,而伴随90后甚至00后的成长,外形更时尚、操作更具现代感的节能环保车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如果新能源车能进一步被全社会所接受,那么预计将为新能源开辟出无限的市场。
四是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双碳”背景下,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正面临深刻变革,新能源作为新主角,将承担更多责任,同时也更加需要合理的机制设计,实现各类电力公平参与市场。我国已于2021年9月7日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交易,绿电交易产生的附加收益主要来源于购买者对绿色价值的认可,然而在我国购买绿电是否能在消费侧作为零碳的依据,当前仍缺乏官方依据文件及核算方法。建议推动生态环境部门与能源主管部门政策联动,实现绿电减排效果在碳市场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