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能动态 » 正文

一三七团:秸秆回收再利用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日期:2022-09-23    来源:胡杨网  作者:郭雪伟 唐媛媛

国际新能源网

2022
09/23
17: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秸秆资源 秸秆回收 秸秆处理

眼下,七师一三七团农作物采收工作已接近尾声。近年来,在团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下,今年一三七团综合利用秸秆量有望突破1000吨,秸秆回收率98%以上,往日的田间地头废弃物逆袭成了职工手中的“香饽饽”。

9月17日,一三七团三连职工何东光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一堆黄瓜秸秆来到胡杨河市绿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秸秆厂。过秤、卸货……没过太久,他便拿到了秸秆回收置换而来的40公斤有机肥。换在以前,眼前这些看似没用的黄瓜秸秆,还能换回有机化肥,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现在有了秸秆处理站,自家的黄瓜秸秆有了新去处,既解决了我们种植户秸秆处理难题,又能变废为宝,真是一举两得。”何东光感慨道。

与何东光有着相似感受的,还有一三七团七连种植户杨军芳。“以前发愁,秸秆往哪里倒,现在都成宝贝了。不仅有每公斤9毛钱的补贴,还可以兑换有机肥料。”杨军芳告诉记者,去年自家秸秆一共补贴200多元,还兑换了600多公斤肥料,是件实打实的好事。

职工手中的秸秆,如何实现自身的“变形记”,成为有机肥?

在胡杨河市绿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秸秆厂,工人们正在将粉碎后的蔬菜秸秆进行晾晒。一旁的秸秆生产车间,源源不断的有机肥正往外运输。

“经过晾晒、粉碎后的蔬菜秸秆和优质的牛羊粪按照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完成它蜕变的第一次‘融合’。”胡杨河市绿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秸秆厂负责人林多虎告诉记者,混合在一起的材料随后将被运送到一体化发酵池中,再按照1︰10的比例加入功能型微生物菌种进行堆肥发酵,最终成为置换的有机肥回到职工手中。

用秸秆进行生产,最终兑换到职工手中的有机肥肥效如何,使用过的职工最有话语权。

十连职工唐开忠,作为和大棚蔬菜种植打了多年交道的职工,今年唐开忠用兑换的有机肥在自家大棚做起了实验。

“今年,我用秸秆兑换了200公斤有机肥,为了检验肥料的功效,在秋延后的蔬菜种植中专门进行了对比试验。”唐开忠说,从出苗情况来看,置换的有机肥肥效不错,土质也改善了很多。

实际上,“以秸秆兑换有机肥”的物换物方式,正是近年来一三七团激发农户回收利用秸秆积极性,不断完善秸秆收运储方式和扶持政策尝试出的一条有效创新举措。

据了解,作为北疆地区主要的蔬菜供应地,曾经大棚蔬菜产出的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作物秸秆回收问题,曾是困扰一三七团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题难题,2019年,一三七团把秸秆资源转化利用,作为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目标,以扩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服务内容为抓手,引进年秸秆处理站,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七师一三七团秸秆处理站收储各类秸秆450吨,2021年增加到960吨,2022年,预计可回收1000吨以上,秸秆回收率98%以上。

“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这将成为我们一三七团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支点’。”一三七团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军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一三七团将有序开展有机肥商品许可证的申请工作,让有机肥走向市场,积极发展秸秆有机育苗盘、有机育苗基质等,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认可,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