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解气化技术处理固废生物质方面展现中国力量
“我们研发的第一代热解气化技术,聚焦农业生物质废物,以秸秆为重点,把生物质转化为燃气,也叫生物质燃气,进行炊事、供热、发电应用,解决了焦油引发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气化效率,实现清洁能源回收、废物循环利用、污染排放控制。”陈冠益介绍说,“这个技术我们20年前就开始研发,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重要的突破,包括第二代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我国环保领域,垃圾、秸秆、药渣等大量固废生物质出路问题是核心关键技术难点之一,陈冠益瞄准该问题,率先建立生物质热解气化多联产技术,提出反向设计理念与方法,独辟蹊径构建生物发酵耦合热解气化的新技术方法,在热解气化技术的路径设计与机制揭示上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发明热解气化焦油在线快速监测仪器和热解气化反向设计装置,在开发验证与工程化上取得创新性突破;开拓热解气化技术处理沼气沼渣,并应用于废轮胎、油泥的处理,在应用探索与推广上取得突出性进展。
天津的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与津南大韩庄垃圾填埋场作为天津市较大的垃圾填埋场,因垃圾填埋时间较久,对周围土壤与水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陈冠益自2021年开始着手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处理技术研发,提出利用热解气化技术,实现陈腐垃圾的全量处理与清洁转化。
据统计,热解气化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近百项,累计处理废物近8000万吨,解决了固废的出路问题,消除了环境污染风险。而且,利用固废生产燃气能源等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环境社会效益。并且输出至澳大利亚、泰国、印尼、埃及、瑞典等国,服务我国的国际竞争与外交。
从责任出发舍小家为大家
在大家眼里,陈冠益是“拼命三郎”,翻开他的日程本,全是工作。为省时间,他晚上常睡在实验室;家虽在北京,但到北京开会“三过家门而不入”;儿子高考,也只通过打电话关心。他常说:“有国才能有家,科技工作者就得先想着国。”
哪里有需要,陈冠益就去哪里。西藏高原,我国最艰苦的地区,高原固废生物质处理一直很薄弱。2015年,他克服高原缺氧的挑战,接受西藏大学邀请,致力于西藏事业。牵头组建了高原环境工程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推动构建了高原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发起组织了3次高原能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带领藏大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保节能公司等,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谈及眼下与未来的研究重点,陈冠益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还将放在治理农村环境问题上,还会继续做好固废处理,为‘减碳’、生态环保事业做贡献。同时我还将继续带领天津商业大学的团队,在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院士侯立安的指导下,做好2022天津市科技局的“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天津市进口冷链全流程消毒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通过本项目,有望为天津港进口冷链及全国的进口冷链疫情防控提供一道安全‘保障锁’,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为祖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尽管陈冠益获得各种荣誉,但他最喜欢“陈老师”的称呼。他经常与学生进行个人专题研讨和 团队研讨,由于工作太忙,学生常在第二天早上收到他凌晨三点发出的解答学术问题的邮件。
长期的繁重工作,他身体亮起了红灯,在一次近10小时的研究生研讨会上,他差点晕倒,他站起来后,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要继续指导学生完成研讨。他一直嘱咐学生“别骄傲,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陈冠益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及专利奖金奖7项。主持一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300 余篇(含本领域顶级期刊PECS、EST),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含日本、美国专利),制定国际标准1项,主编专著7部。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255)生物质燃气环境与安全小组召集人,国际能源署IEA生物质能源-气化专题的中国代表,6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