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新能源领域需求扩大,气候技术成全球人才新风口

日期:2022-11-12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刘依琳

国际新能源网

2022
11/12
10: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电动汽车企业 气候技术 清洁能源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掀起了新一轮裁员潮。在线支付公司Stripe、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公司推特等已经或即将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不过这些人才并未“下岗”,而是在向一个新兴领域迁徙。据科技网站TechCrench报道,目前,科技人才正在流向气候技术领域,甚至在裁员浪潮席卷科技行业前,人们就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去寻找气候技术的新机会。

气候技术是指能帮助缓解气候变化的所有软硬件的技术组合,涵盖新能源系统、可持续交通、建筑环境等广泛的行业。随着全球脱碳减排进程加速,气候技术产业的投资热度持续升温,相关人才的关注度和需求量也水涨船高。一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全球气候技术人才仍存在巨大缺口,人才培养体系也亟待建立。

最大的领域正在转向

目前,科技产业正出现人才过剩现象。美国将科技领域就业前景的转变归结为对人才需求激增的误判。近年来,科技企业的市值一路高涨,但不少专家认为,股价与真实价值并不匹配,现在裁员与股价下跌的境况,不过是进入“去泡沫”阶段,让估值回归“正常”。11月9日,美国社交媒体巨头meta宣布将裁员13%,原因是误判投资前景导致收入低于预期。

两名工人正在检修风电机组。(视觉中国)

然而,相比其他领域,气候技术一直在蓬勃发展。根据美国投行PitchBook数据,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筹集了56亿美元,虽然没有达到2021年的规模,但仍远高于2020年的纪录。PitchBook预计,5年后,气候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表示:“下一次工业革命会围绕新能源系统展开,因此气候技术是长期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科技人才向该领域迁徙是必然的。”

作为解决气候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动汽车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据路透社报道,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正在全球范围加大招聘力度,10月的一周,其招聘网站上列出近7000个岗位。此外,伴随着中国电动车企大规模“出海”,记者在多个招聘软件上发现,比亚迪、蔚来等电动汽车企业均在面向海外业务扩大招聘规模。

中国引领全球投资

目前,气候技术正成为投资的新风口。普华永道一项新研究表明,2022年,气候技术方面的资金占所有风险支出和投资的25%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0年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约为1500亿美元。

澳大利亚新闻网站Startupdaily报道称:“各种利好因素和市场需求让气候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再配置的开端。”各国也纷纷从政策端加快对该产业的布局。

而我国正在占领气候技术的发展高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指导性政策正助推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气候技术的发展。彭博社报道称,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气候技术投资。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报告把中国比作“全球低碳投资的增长引擎”。在全球低碳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中,中国初创企业获得了超过1/3的资金。

林伯强认为,目前,新能源系统包括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储能等,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链,中国的竞争力非常强,足以站在世界的前沿。但是,近两年对气候技术产业的大规模投入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清洁能源大范围应用后,如何保证其供应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成为目前该产业需要攻关的技术,这也就对人才的专业度和体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林伯强说道。

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气候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也尚未建立。主要的人才培养都来自于企业。”林伯强对记者说道。尽管全球气候技术投资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关人才却非常紧缺。据路透社报道,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警告称,降低碳排放,最终的瓶颈是气候技术人才供应不足。微软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进行的研究发现,68%的企业可持续领域管理者为内部招聘,而且团队成员往往缺乏相匹配的学位。

在林伯强看来,目前,全球气候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中国虽然拥有最大的人才体量,但仍需系统地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从高校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投入,建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学科。我看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成立低碳研究院,这就是一个好的迹象。”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