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环境常州垃圾发电项目是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与运营的常州市市政基础重点工程,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占地面积75亩,2007年6月5日开工建设,2008年11月20日转入商业运行。
光大环境常州项目始终秉承“情系生态环境,筑梦美丽中国”的企业使命,将“绿色发展”融入使命担当,将“生态意识”凝入初心坚守,将持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示范项目带动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01项目简介
光大环境常州垃圾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常州项目”)是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与运营的常州市市政基础重点工程,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占地面积75亩,2007年6月5日开工建设,2008年11月20日转入商业运行。
02工艺概述
常州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29万吨,建设2台400t/d往复式机械炉排炉,配置2台蒸发量为31.05吨/小时的余热锅炉,1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1亿度,年供热约5万吨,二期实施“厂界开放、超低排放”双放工程。
03项目亮点
常州项目始终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为根本,不断优化运行管理,发扬光大精神,争创环保名牌,打造出以下亮点:
(1)厂界开放,环境共享
2019年常州项目实施“厂界开放、超低排放”双放工程,2020年7月8日,常州项目“厂界开放”暨秋白书苑(光大环境)启动。这是一场特殊的启动仪式,是垃圾发电行业内的首例,更是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典型。常州项目从“邻利工厂”华丽变身为“城市新客厅”,作为全国首个建在居民社区里的垃圾发电厂,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升成为全国首个无围墙、全开放、超低排放且建有便民惠民设施的垃圾发电示范工程。
(2)城市客厅,生活共享
拆去围墙,开放厂区空间,打造集景观绿化、环保生态体验、功能设施共享为一体的互动交流平台。休闲娱乐区设有健身广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场、厂区开放式街心花园。健身广场可供亲子游玩,篮球场可以运动健身,厂区开放式街心花园可以供居民散步。休闲娱乐区是政企共建的便民惠民礼物,是用高科技颠覆古老、落后环境理念的榜样,是大家的和谐家园。
(3)文化交流,知识共享
结合厂前区域景观布局,常州项目新建了秋白书苑(光大环境)图书馆,由光大环境投资,常州市图书馆免费提供借阅书籍,昕光文化负责日常运营,遥观镇人民政府协助申报各类文化评优项目,四方合作,共同打造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城市新空间”。秉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秋白书苑(光大环境)图书馆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藏书量约3万余册,与常州市图书馆借阅系统互联互通。以图书便民为缩影,利用开馆日、公众开放日、世界环境日等机会,普及环保常识,积极履行央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志愿者、实践者、守护者,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4)“人·科技与自然”,教育共享
环保科普馆是生态环保主题活动最适宜的教育基地,整个展馆设计以“人·科技与自然”为主题,未来感、科技感较强,以高科技电子屏与视频互动形式展示科普环保知识,实现产学游合一。
(5)城市新名片新地标,幸福共享
拆除围墙,就是拆除“心墙”。常州项目与社区共建共享,与市民共创共赢,构建“政企民”利益共同体,成为集“生态和谐、公众融合、教育宣传”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厂界开放后,常州项目迎来新一轮的市民参观潮,为全市工业旅游注入新的元素,成为城市管理的新窗口、文化服务的新地标,更是城市的“新客厅”,让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
(6)变废为宝,资源共享
常州项目运营十四年来,坚持始终如一的精良管理,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7)创新实践,经验共享
常州项目地处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和旅游景区四区交汇处,十几年来赢得了社区的信任,周边的工厂、商场、住宅楼、办公楼越来越多,离项目越来越近,实现了项目与周边密集小区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目标。
项目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政府及企业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做好当地居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接受全国各地公众参观,让大家深入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详细讲解大家关注的话题,并邀请周边居民来常州项目与其他地区居民面对面交流,消除民众恐惧感。
(8)志愿服务,文明共享
常州项目连续两年受邀参加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2022年6月5日,常州项目作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案例在中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论坛上以“创建多功能‘城市客厅’,打造志愿服务新阵地”为题作交流发言。通过此次活动,光大环境常州项目进一步向公众展示了品牌形象。
04社会化服务功能和保障体系完善
公众开放:常州项目积极拓宽科普宣传力度,扩大科普教育能力,全面对外开放,是集工业参观、休闲、娱乐、健身、环保教育及科普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一定规模的专门用于宣传、开放、科普的环保展厅,其中室内场馆30000㎡,室外20000㎡,影视报告厅1856㎡,含参观通道、多媒体教室、LED显示屏等设备设施,涵盖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污水处理、无废城市等科普知识,设生活垃圾分类互动教育游戏,通过线上线下展示模式,把生态展示、互动体验相结合,实现产学游合一。
服务专业:常州项目组建了环保科普志愿宣讲队,统一着装,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环保宣教工作;配备专业讲解员,定期开展培训;厂区布局合理,树立醒目的厂区介绍、参观点分布示意图;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护点、纪念品销售区、公共卫生间等功能区;针对不同的参观人群,规划设计不同的参观游览路线;配备无线讲解器、游览手册、文创产品、雨伞、贵重物品寄存处等多项辅助参观设施设备;为特定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人性化设施齐全,配备医药急救箱、母婴台、儿童推车、轮椅、公共厕所等;配备安全帽、警示牌、医疗急救箱等安全防护设备,安装临街区域、临湖区域路障、波纹休闲座椅、自动升降柱、开放区域标识标牌,方便游客进入的同时又注重安全;结合项目在环保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实施方案、对外开放管理制度汇编等管理制度。
社会影响力:常州项目对外开放日接待量可高达500人次,运营至今累计接待政企学、海内外人士参观超3100批次、8.6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媒体的广泛好评。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10次科普公众开放日宣传教育活动,以参观、互动、培训等形式定期开展,并将科普工作重心放在社会公众、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生等人群。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参观、专家座谈等行业活动,参加了2020年度全省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工作交流会、2020年度全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培训交流会。第二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创新高峰论坛领导来司参观,2021年“中国垃圾发电万里行”记者深度采访本项目。常州项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垃圾发电项目为载体,加强与政府、社区、学校沟通交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现代治理格局,促进共同发展。
行业影响力:常州项目积极树立典型标杆,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帮助其他城市在建或停滞的环保项目有效化解“邻避效应”,突破垃圾焚烧“中国式困境”,推动了垃圾发电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5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突出
常州项目从系统优化和员工技能提升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深挖节能减排潜力。
常州项目大功率电机均采用高压变频控制方式,全厂自动化程度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集中分散控制系统(DCS),对全厂实现集中统一协调的监控,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目的。同时实施空压机余热回收、余热炉排污热能利用、循环水余热利用,增设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循环水排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等节能减排技术。
常州项目巧抓供热市场机遇,开源增效,通过对纯凝机进行非调抽汽改造,实现热电联产,进一步提高全厂热效率。在污染物控制方面,通过提标改造实现超低排放。
06获得荣誉
常州项目入选中组部编选的“十八大以来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干部读本”,荣获首批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2021年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绿色中国2011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全国绿色产业化示范单位、住建部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国家级和江苏省环保设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中国绿色发展标杆企业、2016-2017年度环卫行业争优创新系列表彰活动金奖、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首批江苏城建示范工程、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区(点)、江苏省级青年文明号、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企业绿色发展领跑者”、“2020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服务创新奖、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秋白书苑光大环境馆)、常州市市政示范工程、E20环境平台首期“双百跨越2021-2023年度社会化垃圾焚烧发电标杆”、“北极星杯”2021垃圾焚烧发电厂——公众开放优秀电厂、常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武进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常州经开区宝藏读书点、遥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项目等诸多殊荣。
07媒体赞誉
运营至今,常州项目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新华日报、中国环境报、新华网、新华社——中国聚焦、人民论坛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生态环境、江苏公共新闻、交汇点新闻等中央及行业新闻媒体高度赞誉报道。
光大环境常州项目始终秉承“情系生态环境,筑梦美丽中国”的企业使命,将“绿色发展”融入使命担当,将“生态意识”凝入初心坚守,将持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示范项目带动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