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9月末,吉电股份资产总额达到713亿元,是上市之初的25倍;装机规模1224万千瓦,是上市之初的14倍;新能源装机894万千瓦,占装机总量73%,发展布局扩展至全国30个省市区。” 吉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11月5日在该公司于深圳举办的第二届战略合作伙伴论坛暨上市20周年业绩展示会上介绍。
才延福指出,近年来,吉电股份在新能源领域超前布局,形成了以新能源为基础,综合智慧能源为纽带,氢能、储能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确立了“奉献绿色能源、打造低碳生活”的愿景使命,“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全面拓展先进储能产业”的“四条发展主线”,发展战略更加清晰。
在总结企业上市20年来生存发展实践启示的基础上,才延福指出,我国能源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去碳化、去中心化、数字化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正在推动能源变革,氢能、新型储能作为能源发展的前沿技术,对新能源消纳起到关键作用,将重塑能源生态格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将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加速落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来直接面向客户的综合能源服务将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发展,将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吉电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牛国君表示,预计到2025年,吉电股份将初步建成国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吉林省内建成全产业链的氢能产业,装机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90%以上。到2035年,将建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成功转型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供应商,打造市值超千亿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近年来,在能源转型提速、能源结构加快调整的背景下,曾经作为传统发电企业的吉电股份先后两次踏上转型之路。从火电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再到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产业,不断拓展产业链长度和宽度。
2002年至2011年,吉电股份火电装机规模从85万千瓦跃升至460万千瓦,增幅超5倍。然而,火电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很快引致产能过剩,传统发电企业由此陷入经营效益快速下滑的困境,转型迫在眉睫。
2012年前后,吉电股份开启向新能源转型的脱胎换骨之路。从2012年首个新能源项目吉林北正风电场投产运行开始,吉电股份大批新能源项目陆续在全国落地。2019年,其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1%,历史性地超越火电,成为经营和利润支柱板块。
不过,存量火电业务仍然承受着煤炭价格的压力。对此,吉电股份清晰认识到,应该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摆脱对传统煤电和大电网的依赖。
目前,吉电股份已形成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和储能四条发展主线,产业链充分延伸和拓展,并逐渐培育起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及绿能零碳交通、绿电转化、大用户合作、分布式智能电网、北方清洁供暖、能源生态融合发展等六类新兴产业。在四条发展主线中,氢能和储能处在尤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相比光伏风电以及锂电产业链等,氢能当前仍处于产业初期。吉电股份认为,氢能产业尚未进入到充分商业竞争的阶段,但技术上已具备商业化应用的条件。“氢能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验证期不会太久,1-3年内行业就会进入爆发期。” 才延福表示,吉电股份当前已拥有一批氢能示范项目,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吉林白城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制绿氢3.2万吨,年制绿氨18万吨。
据了解,在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上游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方面,吉电股份目前已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并形成产业化条件,制氢成本可做到20元/公斤的水平,根据当地电价略有波动。下一步,示范项目要解决大规模电解装置和电网协调等技术验证,当其接近传统化石能源成本,示范项目的商业模式便可基本成熟。在储能方面,以用户侧、电源侧、电网侧三种储能方式为切入点,开发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储热调峰等多形态储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