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电热供暖行业市场有多大?目前市场来看,全国地源热泵市场销售额已超过80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同时地源热泵系统的初装费也大幅度下降,由最初的每建筑平方米400—450元降低到目前的220—320元,公众对地源热泵的认知度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其中,水热型地热能供暖5.8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8.1亿平方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200多万吨,折合标煤超过2500万吨。
【资料图】
预计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但资源探明率和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目前,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埋深3000-10000m干热岩型地热能基础资源量约为2.5×1025J(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目前,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优势能源之一,其利用模式,也由市场经济初期的地热温泉利用,逐步向能源为主的利用模式转型,地暖电热供暖行业使可贵的地热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根据中国地热供暖利用数据分析,地热供暖利用占比32.7%;地热温泉洗浴利用占32.3%;地热农业领域利用占17.9%;地热养殖业领域利用占2.69%;地热发电领域占比0.5%;工业利用领域占比0.4%。2020年,我国浅层地热能建筑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8.41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65亿平方米。
根据中国地热能利用数据分析,地热供暖利用占比32.7%;地热温泉洗浴利用占32.3%;地热农业领域利用占17.9%;地热养殖业领域利用占2.69%;地热发电领域占比0.5%;工业利用领域占比0.4%。我国浅层地热能建筑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8.41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65亿平方米。在未来,地热能作为能源的主流利用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地热供暖、地热发电与地热农业。
核能、风光能、地热、生物能……清洁能源加入供暖能源大军,为打响蓝天保卫战注入创新能量。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地暖电热供暖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地暖电热供暖行业为城市公建、建筑群、各类园区清洁供暖提供有益支撑。国家电投安徽分公司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建设地源热泵。
全国水热型地热供暖行业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埋深在3000米至1万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8532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标准煤2560亿吨,地热供暖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地区。
其中,东部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如果要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C以内,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82GW,地暖电热供暖需要达到533太瓦时,是目前水平的5倍以上。
在绿色低碳环保的同时,其制冷制热效率比传统空气源热泵高出40%左右,运行费用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的30-50%,一年可节省电费10万元。
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发电目标,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消纳目标,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四是非电利用目标,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随着地暖电热供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地暖电热供暖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地暖电热供暖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