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储能成投融资黄金赛道

日期:2023-02-14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卢奇秀

国际新能源网

2023
02/14
09: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电站 储能变流器 储能系统

在“双碳”目标及产业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储能赛道持续火热,市场展现出强大活力。

▲国家电投山东海阳100MW/200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是山东省首批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国家电投/供图

近期,多家储能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包括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等环节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业绩正增长,且净利润超百亿元或同比翻番。

在“双碳”目标及新能源配储政策的助推下,2022年储能赛道持续火热,海内外市场遍地开花,企业大手笔扩产计划不断,跨界玩家积极涌入,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展现出强大活力。

全产业链业绩飘红

从业绩收入来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无疑是产业链上的绝对龙头。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增长83%至98%;比亚迪全年预计收入突破420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0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

“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储能市场的开拓力度,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鹏辉能源表现抢眼,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6亿元至6.9亿元,同比增长228.89%至279.28%。

头顶国内“储能第一股”光环的派能科技同样增长势头强劲,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1.8亿元至13.1亿元,同比增长273.21%至314.32%。

储能产业链企业整体业绩喜人。上游材料方面,2022年碳酸锂供不应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飙涨至60万元/吨,较2021年初涨幅超10倍。基于此,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天华超净等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赣锋锂业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预计为18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增长约244.27%至320.78%;天齐锂业报告期内净利润约为231亿元至256亿元,同比增长1011.19%至1131.45%。

作为储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变流器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固德威表示,2022年分布式储能在欧洲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公司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销量较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至7.07亿元,同比增长111.06%至152.92%;业务内容涵盖储能变流器、大型集装箱式储能集成系统、户储电池等产品的科士达也发布业绩预告称,光伏和储能的订单及出货量大幅增加,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

产能和出货量齐升

“整体来看,储能市场表现略超预期。”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郑华认为,主要驱动因素是强配储能同步并网政策带来了储能实际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各现货市场的实质推进、长效政策的逐步建立与落实,以及未来预期的增强也推动相关企业提前布局。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吉瓦,同比增长37%。其中,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吉瓦,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吉瓦。

储能电池产能和出货量齐升。产能方面,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加速跑马圈地,在储能电池赛道掀起一轮轮扩产热潮。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产能合计820吉瓦时。出货量方面,国内主要储能电池企业订单量几乎实现200%以上的增长,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期到今年第二季度。

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企业争相布局。永泰能源、美的集团、三一重工、明阳智能等20余家上市公司纷纷跨界入局储能赛道,其中不乏科技公司、食品公司、教育公司以及房地产公司。个别企业由于投资领域与主营业务相去甚远,还引来监管机构质疑“是否存在蹭热点”的问询。

储能市场的火热,从投融资热度上也可见一斑。2022年,储能电池及材料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120起,投融资规模高达千亿元。除了锂电池、储能系统、储能PCS、正负极材料外,钠离子电池、液流储能等新技术也成为投融资的热点领域。

不仅国内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全球储能装机规模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海外储能设备需求更是持续激增。比亚迪储能销售中心常务总裁尤国此前透露,公司储能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超6.5吉瓦时,在英国和美国的储能市场占有率达80%和30%。2022年,比亚迪储能全球订单总量超14吉瓦时。

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那么,今年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又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新年伊始,多项储能支持政策便紧锣密鼓出台。国家层面,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要求引导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地方层面,山西进一步明确独立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深圳积极引进储能相关企业,对作出特别产业贡献的企业予以奖励。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储能市场被持续看好。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已有超20个省区提出新能源配储要求,风光装机量增长,且配储比例、配储时长提升,预计2023年国内表前储能需求量同比增长126%,至27.9吉瓦时。

“随着政策框架体系的确立和成本的降低,今年储能市场发展会更加快速。”郑华进一步指出,企业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但暂时不会出现大规模洗牌,很多上市公司的储能布局还需要一定周期进行验证与释放,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质变。头部企业的技术与生态优势愈发明显,品种单一和没有稳固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会面临生存困难。同时,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赛道的多样性,也将给予布局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企业更多机会。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