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是喜庆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2012-2022),我国地热产业在直接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走过了一条“换道超车”的成功之路。截止2022年,全国浅层地热能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面积超过14亿平方米。以“雄县模式”为代表的规模化地热利用技术,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近,地热能产业评选出了百万平方米地热利用20强企业,形成以直接利用为代表的“地热能开发者俱乐部”。2023年10月,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WGC2023将在北京召开。五洲四海的地热界朋友们将来到中国,与我们一起庆祝一个地热利用大国的辉煌业绩。
二、2023年是开局之年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第二个百年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2023年是第一年,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抗击疫情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的第一年,发展势头很好。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国家十四五地热能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25年,地热供暖面积在2020年基础上增加50%,达到21亿平方米的目标。最近,省、直辖市能源主管机构发布本地区的地热能发展规划的,就有15个以上,为“十四五”国家地热能发展目标的达成尽职担责。
三、2023年是奋斗之年
尽管我国地热能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地热发电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跟世界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存在利用方式失衡问题。跟太阳能、风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相比,发展较慢,存在相对落后的差距。我国在地热康养方面,产品比较单一,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北方供暖产业取得规模化进步的背景下,中部夏热冬冷地区,比如长江流域,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地热供暖和制冷的发展还比较慢,南方温热气候地区,比如大湾区,地热清洁制冷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地热能产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深层地热能降耗环保开采仍然面临技术瓶颈、中深层井下换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地热储能等新兴前沿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全行业的努力奋斗。
四、2023年是希望之年
党中央最近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有望带动地热能用于建筑热力系统的发展。北京市出台政策,不再建设基于化石能源的供热设施。各地在面向“双碳”目标的能源规划中,普遍把地热能当作低碳能源之一加以重视。国家高度重视储能产业发展,目前全行业储能缺口依然很大,这对地热储能技术后来居上是个利好机会。地热田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受到重视,这将为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保驾护航。
有理由相信,我国地热能产业,借新征程的东风,借世界地热盛会的推动,必将在2023年取得更大进步,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为把我国早日建成地热强国、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