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汽车运输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产业链发展。
在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记者看到,现场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输氢加压和测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然气掺氢技术是将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之中,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
目前,这条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已逐步达到24%,也就是说每输送100立方米掺氢天然气,其中就包括了24立方米的氢气。经过了100天的测试运行,这条397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线,整体运行安全稳定。
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油气管道的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以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当掺氢比达到20%时,可运输1000多万吨氢气,约合5600多亿度绿电,氢气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氢是什么?
为什么氢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氢气球、航天航空领域一直作为燃料使用的液氢大家都很熟悉。不过,自然界里是没有单独存在的氢,氢必须从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取得。
根据氢能的形成过程,一般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与绿氢。灰氢主要是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等排放。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蓝氢,是指采用了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绿氢,则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
氢气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无色、无味、无毒,电化学反应后只产生水,完全零排放,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
正是由于氢气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发展氢能被看做是清洁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在逐渐释放。
自2019年,我国氢产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1+N”政策体系,明确氢能战略定位,部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地方政府发布氢能政策超300项,政策类型多方面,支持方向以氢能交通应用向跨行业耦合应用场景拓展。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当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在氢产业链上布局发展,覆盖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各个重要的能源领域。
《中国油气产业分析与展望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全球部署的加氢站数量达到814座,中国共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同比增加25.7%,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