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技术与项目开发行业
太阳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已趋于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太阳能热发电、热利用技术与应用也发展迅猛,将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是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N 型光伏电池将逐渐替代现在主流的 P型硅片电池;二是为提高太阳能发电资源区域整合能力,分布式光伏电站还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建设;三是为增强建筑物综合经济效益,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新型材料将承担重要战略。
光伏电池可以根据技术路径分为 P 型电池片和 N 型电池片两类:P 型电池原材料为 P 型硅片(掺杂硼),N 型电池原材料为 N 型硅片(掺杂磷)。目前光伏行业主流是 P 型电池(PERC 技术为主),未来 N 型电池将可能逐渐取代 P 型电池的市场,N 型电池的推广可以提升太阳能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可及性。投资 N 型电池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增加全生命周期的总发电量,实现最低度电成本,帮助更多的人以更低廉的价格使用清洁能源。2020 年 N 型电池产能为 14GW,预计 2025 年可达到 136GW,对应 2020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58% 左右 。
分布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指的是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向电网输送电力,具有输出功率相对较小、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以及可以发电用电并存等特点。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削减电力尖峰负荷、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相较于城市,县城土地、屋顶面积较大,用能成本较低,发展分布式能源潜力大、优势明显。2016 年至 2021 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从 4.24GW 增加至 29GW,累计装机规模从10.32GW 增加至 107GW,累计规模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60%。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BIPV 将光伏板视为一种建筑构材,与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安装,令建材自身具备光伏发电功能,从而既能达到建筑物遮风挡雨、保温隔热等传统效果,又能发挥光伏发电的作用。BIPV 系统的材料造价和使用寿命也具备极高的经济性,能减少建筑物的整体造价、节省安装成本,持续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BIPV 将在“双碳”目标下持续承担提供清洁能源的战略核心角色。2020 年中国 BIPV 的市场规模约为 5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BIPV 的市场空间将接近 500 亿元,对应 2020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58% 左右 。
太阳能技术与项目开发
N 型光伏电池
经济因素
2020 年 N 型电池产能为 14GW,预计未来 5 年内会迎来产能的爆发期,将达到 136GW,对应 2020 年至 2025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58% 左右。
2020 年,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数据测算,N 型光伏电池项目内部收益率在 15% 至 20% 之间。
N 型光伏电池建设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通常小于 5 年。
HJT 光伏电池(异质结电池,一种 N 型单晶双面电池)投资成本约为 4.5 亿元 /GW 左右,TOPCon 光伏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一种 N 型硅片电池技术)的投资成本约为 2 亿至 2.5 亿元 /GW。
政策促进因素
2021 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 年本)》,其中包含了新型光伏材料等电子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021,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风险因素
太阳能能量密度低,使得光伏发电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有可能会对农业用地及其他经济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
新能源消纳问题尚未永久解决,一定情况下弃风弃光极容易发生反复,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目前不管是 TOPCon 还是 HJT 都取得了高于 PERC 光伏电池(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的效率,而成本因素是制约 N型光伏电池能否快速增长的关键 。
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因素
SDGs 第 7 项: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SDGs 第 13 项: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N 型光伏电池的发展能够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转换成本,提高发电总量,使更多的人获得可负担的清洁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分布式光伏电站
经济因素
2016 年 至 2021 年, 国 内 分 布 式 光 伏 新 增 装 机 规 模 从 4.24GW 增 加 至 29GW, 累 计 装 机 规 模 从 10.32GW 增 加 至107GW,过去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60%。
根据对工商业、公共建筑和户用三种情景下 BAPV(屋顶光伏)/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内部回报率及敏感性的分析,国内 87%/63% 省市内部收益率不低于 6%。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回收期约为 5 至 10 年项目,含建设期约 2 年。
2020 年,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数据测算,分布式光伏 GW 项目总投资约 30 亿至 70 亿元。
政策促进因素
2021 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工作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设立总规模为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含外汇)的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贷款,其中 2021 年安排发放 1,000 亿元,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风险因素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年发电量会受到年太阳辐射量、不同种类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组件倾斜角度、部件的组合损失等因素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于多与建筑相结合,倘若其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损坏发电系统内部设备,甚至会威胁到建筑物以及周边人员的安全,如存在房屋着火风险。绝缘破损或接地故障有可能导致系统产生电弧放电,最新逆变器有相关保护,若保护故障可能会引起建筑火灾。
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因素
SDGs 第 7 项: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SDGs 第 13 项: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分布式光伏把闲置的资源再度利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碳排放,缓解用电负荷。同时,使用分布式光伏的居民以及企业,能够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来改善用电结构,享受廉价绿电。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经济因素
2020 年中国 BIPV 的市场规模约为 5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BIPV 的市场空间将接近 500 亿元。
2020 年,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数据测算,BIPV 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在 10% 至 15% 之间。
BIPV 建筑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预计项目投资回收年限为 5 至 10 年。
2020 年,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数据测算,BIPV 组件生产线项目的投资额约为 2 亿至 5 亿元。
政策促进因素
2019 年 1 月,国家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其中规定,国内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和使用时,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应不低于 10%,这将进一步推动 BIPV 的发展。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应“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 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进一步明确了 BAPV/BIPV 发展在“双碳”行动中的积极作用。
2020 年 11 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应用的通知》,提出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项目度电含税补贴 0.4 元,时间持续 5 年;2021 年 3 月 16 日,南京出台 BIPV 补助政策,将既有建筑改造也纳入补贴范围之内。
风险因素
BIPV 相关产业标准、产品标准、验收标准仍相对缺乏。
BIPV 横跨建筑、光伏两个行业,但是目前光伏与建筑等行业交集太少,融合度有待加强,同时会受到光伏行业政策的影响。
BIPV 起步晚,核心技术匮乏,维护成本高。
目前行业标准体系并不齐全,尤其是安全标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防出现安全问题(比如火灾)。
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因素
SDGs 第 7 项: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SDGs 第 11 项: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光伏建筑一体化实现光伏与建筑融合创新发展,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提高电力的可得性,降低建筑碳排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