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兴化湾,位于福建省大陆海岸线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便坐落于此,正力争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原创技术策源地。
福建海上风电项目
福建省陆地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一。如果沿着福建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一路向南,就会与很多海湾相遇。在众多的海湾中,最大的便是位于福建大陆海岸线中段的兴化湾。兴化湾整体略呈长方形,形似虎口,湾口朝向东南,南北横跨福建莆田、福清两地,北接长三角,南衔珠三角,前可直抵台湾,东出太平洋,后可辐射赣、皖、湘、鄂、豫、桂、滇、黔、川、渝等内陆省份。而位于兴化湾东北岸的江阴港,则是福建最佳的深水良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天然避风,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可在此通航、靠泊和掉头,全年进出港不受航道和潮水限制,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坐落于江阴港以东约3公里之处。初到产业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海风。虽是晴天,海风却依旧强劲,昼夜不停。这样的天气里,蕴藏着我国不可多得的海上风能资源。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经过短短7年时间,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便助力福建省实现了海上风电产业链“从无到有”,海上风电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好风福建来
风能是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与陆上风能相比,海上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可利用小时数更高。近年来,海上风电成为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我国,福建省是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均风速超过9米每秒,海上风电年均可利用小时数达3500-4000小时,是我国唯一可以跟北欧媲美海上风能的省份。
其实,福建省的海上风能资源,与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狭管效应”。
什么是狭管效应呢?根据流体的连续性定理,当气流由开阔地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便会出现加速流过峡谷的现象。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岸的中国台湾亦多山地、丘陵。这样一来,整个台湾海峡实际上就类似于一条宽阔的山间峡谷,再叠加东南沿海常年受冬夏季风、海陆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此处风能资源丰富便不难理解了。
提到这点,三峡集团福建能投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增卷感慨颇深:“这样的风能资源,客观上也要求有大功率的风机,才能达到集约用海、降本增效的要求。”
大容量风电机组对于海上风电行业至关重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机组容量不断增大,可以显著提升发电量,在同等装机规模下,提高施工打桩、运输、吊装效率,减少海底电缆等材料的使用量,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点位集约用海,使得我国海上风电也能做到更经济、更便宜,这对于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走向深远海意义重大。”
福建海上风电运维
不过,在2017年兴化湾一期项目开工前,欧洲才是世界海上风电行业的领跑者。当时,欧洲海上风电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的88%,在运风电场的平均单机容量为4.8兆瓦,并准备大规模安装6兆瓦以上大容量机组,首台8兆瓦风电机组也已在海上并网。那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仅仅只占全球装机量的11%,国内主流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也还停留在5兆瓦以下,无法满足福建海上风电开发的需求。
谈起当年国内海上风电行业面临的困境时,入驻产业园的两家海上风机整机制造厂商之一的金风科技福建公司总经理胡建华说出了其中症结所在:“当时,我国海上大容量风机制造起步晚,不仅在技术储备上存在薄弱环节,而且缺乏符合条件的大容量风机进行型式认证的场所,再加上研发需要承担一定风险,所以大容量风机在研发、制造、实验、验证和推广上都存在困难。”
虽然当时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困难重重,但雷增卷表示:“福建的风能资源丰富,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高地。如果高地攻下来了,那么在广东、江苏、辽宁等其他海域开发海上风电自然不在话下。这对三峡集团而言,是战略,是使命,也是担当。”
兴化湾就像一个“试验田”
为了解决当时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引领国内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早在2015年6月,三峡集团就与福建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两大合作目标:一是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二是规模连片开发海上风电项目。
目标确立了,具体怎么做呢?
对于海上风电而言,最重要的是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研发,而研发机组的必备条件则是符合要求的、能支持大容量风电机组进行型式认证的海上风电试验场。
2017年,三峡集团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于兴化湾打响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的“第一仗”——三峡集团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装机容量357.4兆瓦。“三峡集团结合福建海上风电资源禀赋,在兴化湾一期项目建设了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样机试验风场,选取国内外8家知名风机厂商生产的14台5兆瓦以上的风电机组同台竞技。”雷增卷说。
图片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提起兴化湾海上风电试验场的作用时,入驻产业园的另外一家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厂商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苏宁列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兴化湾就相当于一个‘试验田’,我们将‘种子’(大容量风机样机)先放进去,再基于运行数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机组的迭代研发和批量生产。”
经过一系列的激烈竞争,具有多重比较优势的金风科技6.7兆瓦、东方电气5兆瓦两款风机样机从中脱颖而出。其中,金风科技研发制造,并投入安装使用的6.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当时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也是金风科技向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进军的第一步。
胡建华说:“对于金风科技来说,这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与国际领先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同台竞技,充分挖掘了金风科技机组的潜能和优势,也为未来机组研发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和经验支持。这得益于三峡集团创造的同台竞技的机会,也得益于在同台竞技中汲取了兄弟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
据雷增卷介绍,兴化湾一期项目建设的海上风电试验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当时机型最新、机型最多、单机容量最大、施工装备最强、建设速度最快等多项纪录。通过大容量机组达到降本增效,实现集约用海、节约用海,让每一缕风发好每一度电,也为产业园引进先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打下了基础。
此后,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国中车、中国水电四局、LM叶片等五家风机制造上下游企业相继入驻产业园。
而为了助力入驻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园还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入驻企业成本。“通过提供专业定制的现代化工厂,并采用租赁的方式,我们降低了入驻企业的前期建设成本;通过集聚海上风电大部件产业链,我们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了海上风电的整体成本;此外,我们也充分发挥三峡集团与福建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争取相关行业扶持政策,在支持入驻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引进人才、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等四个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经理金海军说。
大国重器带动“海风”产业升级
经过7年发展,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已经逐步形成了风机、电机、叶片、结构件等海上风电大部件产业链,聚集了一大批海上风电运维、大件物流、人才服务、电力供应等专业服务单位,具备年产300万千瓦以上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等能力。园区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还销往英国、坦桑尼亚、越南、玻利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成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名片,实现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目标。
7年间,产业园捷报频传,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9月,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金风科技8兆瓦、东方电气10兆瓦机组,其中东方电气10兆瓦机组创造了当时亚太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纪录;
2022年2月22日,产业园下线了东方电气13兆瓦风电机组,推进了我国海上风电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2022年10月13日,产业园下线了金风科技13.6兆瓦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能力再上新台阶,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2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6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当时全球范围内叶轮直径最大、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福建海上风电运维作业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除了入驻厂家对自主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之外,还有三峡集团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大容量风机研发过程的深度参与。
“在大容量风机研制过程中,三峡集团充分利用产业园产业聚集的优势,联合金风科技、东方风电等海上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深度整合产业链,在全面分析海上风电开发实际需求与各厂家技术特点和优势后,通过多轮协调,明确重要指标参数、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参数,深度参与了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全过程。同时,从人力、技术、资金、行业协同上给予厂商支持,从用户端提供技术应用反馈,与厂商实现共同进步、互利共赢,进一步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技术合作与实力提升,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金海军说。
在谈及产业合作时,东方电气福建分公司副组长周林说:“自入驻产业园以来,东方电气制造的海上风电机组,从5兆瓦发展到13兆瓦,成为了国内排名前列的风电装备制造商。三峡集团在推动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和大型化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研发制造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就是在三峡集团的支持下,双方携手打造的标杆。该样机投运后,东方电气又中标了三峡集团长乐外海项目的批量订单,使得‘样机研发-样机示范-批量推广’模式更加成熟,推进了国产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的发展进程。”
目前,产业园下线的16兆瓦超大容量风电机组,则是产业园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升级一个最鲜活的例子。秦海岩说:“16兆瓦超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叶片长度达到了123米,超长叶片的特性使得以往的玻纤和树脂材料无法满足需求,而需要使用碳纤维,这必将会推动碳纤维产业发展。再比如,16兆瓦机组的轴承直径基本上要到12米以上,这种重载的大尺寸轴承以前国内难以制造,但是因为有了市场需求,就带动了中国轴承企业的自主研发,推动了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在16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之际,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大力度推广使用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国重器’,以实际行动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绿色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