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再度裁员数百人。特斯拉一季度的毛利已跌至九个季度最低,裁员是为了止跌还是为了降本增效另说,特斯拉的裁员,只是若干巨头们缩减开支的一个缩影。
无独有偶,去年底开始,西门子歌美飒公司动辄裁员两千余人,全球风电整机商龙头通用电气也一直坚持裁员策略。
今年,先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裁员2600人,再是加拿大能源巨头森科尔难顶财务压力,至年底前将裁员1500人。
国外能源巨头们裁员动作不断,如今裁员潮也落到了中国能源企业中。
在中国正值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上,也有公司在缩减用人规模与成本:例如在电池专利上敢和宁德时代较劲的中创新航解约3000名应届生,宝能集团跨界新能源所成立的宝能汽车,又因拖欠员工薪水上了热搜。
目的一:为摆脱颓势
国外风电领域出现裁员的原因,目前来看或许并非需求下降,西门子歌美飒等龙头企业已不能将业绩不理想归咎至疫情带来的需求下降或上游供应出现问题。
2022年,西门子歌美飒亏损11.34亿欧元,西门子歌美飒认为问题出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爆发,仍表示供应链中断以及航运价格的上涨等造成了亏损。然而,西门子歌美飒装机排名从2021年的全球第三已下滑至2022年的全球第五,与首进前五的明阳智能并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大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其中六席,金风科技超越维斯塔斯成为第一,彼时的巨头或许也头顶穿越周期的焦虑。与此同时,风机逐年老旧,部件故障率的大幅上升,后期的运维费用攀升也给巨头们带来不小的资金挑战。
目的二:为坚守阵地
企业的压力各不相同,风电微利趋势初现,化石燃料企业们则是清洁化利用的压力山大,手握大量油砂(高碳排放的油气资源)的森科尔就是其中一员。
据了解,油砂的开采被认为世界上碳密集程度最高的大规模原油开采作业之一,其碳排放量比传统石油还要高出31%。在全球脱碳减碳浪潮中,壳牌、BP、挪威国油等石油巨头,均选择退出油砂资产。森科尔却选择苦撑,今年第一季度利润18.1亿美元,同比下降34%。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俄乌冲突刚开始时,能源危机引发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攀升,而经过各大国家旷日持久的博弈以及对新能源的加码布局之后,不少国际机构对石油市场比较悲观,给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或将放缓的判断,如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5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至近乎停滞。
面临石油市场需求放缓+碳中和的双重压力,森科尔不得不先大规模裁员来控制经营成本。
目的三:抓住救命稻草
裁员不是万能解药,但裁员的风越刮越大。今年5月,福特中国被曝有1300名员工将从公司毕业,临走前他们能得到N+3的赔偿;悦达起亚传出“管理职员工”轮休的消息;极星冻结全球招聘并裁员,裁员将涉及10%的员工;威马员工工资将7折发放,高管五折;宝能集团西安汽车基地遭注销,此前断薪1.3亿元……裁员的方式开始多样化。
不得不承认,从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这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竞争格局瞬息万变,关于“谁最赚钱”、“谁在为谁打工”的争论从未停歇。由于所处行业恶性内卷,失业危机也开始对锂电打工人下手了:今年5月,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创新航集中解约了一批2023届毕业生,有媒体称规模高达千人。
2022年年底,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才能保障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创新航此次集中解约应届生或许与动力电池行业狂飙之后进入砸钱扩产内卷+技术快速迭代有关。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领域,等效裁员的成本控制策略在2022年年终奖上就已体现。
比如,理想汽车的开年红包是100元的咖啡代金券,多数员工拿到50%的月工资,少数拿到13薪;蔚来的0.5个月年终奖,小鹏的最低不到1000元。这些均传递出车企对2023年的思考是“竞争激烈,钱要拿去搞智能和电动”以及“如何扛过去,活下去”。
▲蔚来汽车李斌明确提出: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我们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等,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今年,李文智在加入理想汽车、王凤英(照片中)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后,都首先对人员体系等进行调整
不断裁员或许意味着无论是传统能源公司,还是新能源公司,已经逐渐从过去盲目烧钱扩张转向更成熟稳定的精细化模式,昔日的抢人大战将会成为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