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氢发展成全球共识,国际竞合面临新形势
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建设安全稳定的绿色能源保障体系达成共识,持续加码清洁氢产业投资与创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地区着力布局清洁氢产业,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地区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清洁氢项目落地。在全球清洁氢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下,各国依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流动,广泛开展多方位竞争合作。中国氢能发展须充分整合国内产业资源和国际市场,引导行业主体深度参与全球清洁氢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技术装备短板风险尚存,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
中国氢能产业装备自主化发展迅速,但在氢液化、储氢容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原材料受制于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及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化产品面临产能规模不足、产品性能亟待提升的问题。多种基础原材料和制造工艺,国内尚处于技术引进和研发阶段。前瞻性技术的核心设计、部件制造、控制系统等方面尚未实现自主化。同时,国际竞争、技术封锁及贸易管控等对进口渠道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安全性带来潜在风险。加强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通过市场主体的协同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氢能产业链技术及装备瓶颈,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关键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是中国氢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标准和测评体系滞后,市场化推广面临新任务
在中国当前氢能装备市场中,各主体产品性能指标参差不齐,缺乏第三方视角准确、公正的检测评价体系。行业层面对于各技术路线发展、各企业产品规划布局尚缺乏有效的统计分析,导致研发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同时,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为长时储能手段及在工业领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等,也都需要建立完善氢能及相关装备标准化检测体系。虽然中国当前已发布的氢能行业国家标准已过百项,但仍有较大缺口,“技术引导标准,标准规范技术”的循环格局尚未形成。加快建立完善氢能标准及检测评价体系、推动氢能产品与技术的更新迭代、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是中国氢能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经济性不足制约项目启动,示范部署面临新要求
内蒙古、宁夏、吉林等可再生资源富集地区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合成氨、甲醇等载体热情高涨,前瞻性示范项目布局显著提速,相关规划项目持续发布,以期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但从整体氢氨醇产业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地方项目建设重复苗头显现。当前,可再生氢氨较传统产品生产和应用成本高,下游消费市场积极性和竞争力较低,产品消纳渠道和方向尚不明确,导致规划项目实际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的项目也存在运行质量不高的问题,产业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统筹资源和产业布局,加强可再生氢氨醇项目一体化、差异化、精准化部署,并有序推动工程化示范,找到绿色氢氨醇产业可行的盈利路径,是中国氢能发展面临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