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全国终端排放的10%左右,减排任务艰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副秘书长陈琳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日举办的“市场需求:‘光伏+’多场景应用”论坛上表示,为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多部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和交通行业融合发展,地方也相继出台政策标准支持交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虽然有政策加持,但交通分布式光伏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交通与能源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意见支持公路分布式光伏发展,鼓励在服务区、边坡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为加快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等交通领域应用,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制定《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交通领域示范项目。
据陈琳介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公路项目数量最多,占比超过80%,铁路装机规模较大,占比52%。“近1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主要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主,分布区域多位于路网密集、消纳比例较高的东部省市,如山东、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地。从目前应用的案例来看,公路领域的应用场景有边坡、互通、服务区等,向服务区、隧道等负荷端集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交通相关光伏标准缺乏直接制约其发展。目前,没有专门的光伏与交通特定应用场景融合的技术标准。从我国行业标准制定部门来看,144项行业标准中能源局和工信部分别制定了70项和58项,分别占比48.6%、40.3%,主要集中光伏系统及光伏制造相关标准。住建部、农业农村部、铁道部、公安部等主要制定光伏应用端标准,总共占比不足12%。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分布式光伏在交通沿线开发利用标准处于起步阶段。”陈琳介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应用标准空白;内蒙古正在组织编制《公路基础设施光伏发电设施铺设技术规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正在牵头制定团体标准《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现行交通相关标准和规范均未明确分布式光伏是否可以利用公路边坡、铁路沿线开发分布式光伏,国家和交通行业还末建立统一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直言,除了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外,沿线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用地使用权归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但大部分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并没有及时办理士地使用权证,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备案,直接影响道路沿线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正常开发。此外,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可开发规模与沿线交通设施电力消纳能力严重不匹配。比如隧道分布式光伏可开发利用面积有限,考虑采用在隧道出入口延长铺设龙骨光伏项目,但会大幅增加光伏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导致隧道分布式光伏项目失去经济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需加快分布式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交通、能源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陈琳对记者表示,可将服务区、公路隧道、车站屋顶等交通分布式光伏项目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必要的组成部分,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单。建议修订完善现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明确在保障边坡植被的基础上,允许利用高速边坡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此外,建议研究制定国家和行业高速公路边坡光伏项目技术标准规范,对边坡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施工、技术标准、设备选型、安装布局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针对公路沿线地段狭长且一般远离市区,并网接入点少、上网难,陈琳建议,可加强农村电网规划的统筹衔接,综合考虑公路边坡分布式光伏开发、沿线乡村经济发展用电需求以及乡村分布式开发规划,统筹规划布局并网接入点和配置变压器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