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能源“领军人物”,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公开发表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朱共山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储能打开广阔空间,储能将重塑电力系统“多端互动、超级融合”的物理形态。国内外及行业等多因素同频共振将推动储能进入长周期、高景气、确定性赛道。
“2023上半年储能产业呈现爆发之势。”朱共山分析,当前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竞相发展,不同技术路线虽然各有侧重,但均是围绕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的诉求展开科技竞赛。
当下,新型储能投运装机量、注册企业数量、投资总规模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均展现了储能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规模达8.63GW,其中新型储能占新增储能总量比例80%。截至2023年6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733万千瓦,新型储能年均复合增速超50%。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测将达到20GW;
如果将时间尺度聚焦于今年上半年的增长,不难发现: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量占到当前累计装机的1/3,国内新增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和运营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截至目前,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过去半年,全国新增注册新型储能相关企业近4万家,超过去年新增注册总数;
2023年储能行业新增项目计划投资超7000亿元,规划产能超1.5TWh。截至2023年中,中国锂电动力(储能)电池行业实际产能近1900GWh,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不到一半,且仍在下滑。
“繁荣伴随泡沫,产能过剩隐忧显现。”朱共山坦言,风光储氢的产业背景、发展逻辑和周期规律基本相似,一哄而上、投资过热、供需失衡、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都将为行业带来阶段性的震荡起伏,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伏平价的下一站是储能平价、光储同寿、光氢平价,唯有专业方能生存。”面对洗牌在即的储能行业,朱共山倡议行业告别无序扩张,规避恶性竞争,合理布局规划压缩低端产能。同时,聚焦材料、制造与应用三大环节,通过“技术先进性、安全稳定性、经济适用性”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储能需要‘三端’协同发力,材料端革命带动制造端革命催生应用端多元化生态场景。”朱共山从储能材料端、制造端和应用端分别剖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并给出自己的判断:“储能市场将在洗牌之后持续扩容,在高质量发展中迎来景气度上行。”
朱共山将储能核心技术点及进化路线图总结为五字诀,即:大,提升电站能量密度,降低占地面积;久,提升电站使用寿命;高,提高整机效率;安,增加整机安全;集,增强集成度。他还强调,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源、网、荷各侧集群建模、智能协同控制。
朱共山指出,储能产业正步入升级赛“拐点”,从强制配储到容量租赁,独立共享储能或将成为行业新生态。
朱共山预测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预计装机量将达到累计3000万千瓦。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空间或将达万亿元左右,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
这背后最大的驱动力之一便是国家大风光基地的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30年建设风光电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干瓦,其中,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规划装机2.84亿干瓦,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规划装机1.34亿千瓦,这必将带来储能的持续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