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人物 » 正文

邹渝泉:氢电路非比寻常,奇迹就在脚下

日期:2023-11-27    来源:高工氢电  作者:邹渝泉

国际新能源网

2023
11/27
10:0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能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氢能经济

纵观氢电发展史,可谓百转千回。即便近年来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未商业化的悲观情绪依然存在。作为行业一名老兵,在临近年终岁末时刻,我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当前处在至暗时刻吗?

今年燃料电池的产销不及预期,资本市场经过了前几年的热潮,今年开始降温(回归理性),大家过的都很挣扎。和几个朋友交流的时候,听到一种说法,认为今年是燃料电池的至暗时刻,问我的看法。那一刻,任思绪信马由缰,从2010年到2023年来来回回跑了几遍,感觉今年虽然不及预期,但前面是有光的,路也清楚,似乎还谈不上“至暗”。

历史上,确实有某些时刻是很“黑暗”的。2010年左右,时任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提出了有名的“四大奇迹”说,即氢能经济要实现发展,需要实现四个前置条件:一是如何解决氢的来源,降低大规模制氢成本;二是常温常压下氢的储存及运输;三是如何改善氢燃料电池的效率、成本和寿命问题;四是新能源及传统能源架构的相关性问题。

朱院士是诺贝尔奖得主,加上能源部长的职位,说话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当时有点给氢能“盖棺定论”的意思。而后奥巴马政府大幅消减燃料电池的投入,通用汽车公司(GM)几乎完全关闭了全部燃料电池业务,巴拉德也大幅裁员。

当时是燃料电池行业,依靠丰田、戴姆勒几个整车厂的半产业化、半研发的项目支撑着,前途未卜,从业者心里都没底未来会怎么样。大学里不少科研组都转了方向,企业里转行的员工也不少,如果说是“至暗”,那时是有点接近。

如今在2023年这个时点上,按照朱院士的“四大奇迹”标准,再来看氢能燃料电池的现状:

★ 关于氢气来源&制氢成本。过去三年见证了行业在制氢方面的快速发展,自从氢能被能源局正式认定为能源品种后,国内的电解水制绿氢(抛开技术路线不谈)加上已有的灰氢产能有了质的飞跃。价格方面,某些地区的灰氢已经低于20元/kg,可以满足无补贴的商业化运营,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绿氢价格普遍共识要首先达到35元/kg的目标;

★ 关于氢气储运。目前的70MPa气态储氢技术及液氢、固态储氢、管道输氢等新路径有效降低了运氢成本及运量的挑战,当然距离落地实施还需要点时间。

★ 关于燃料电池的效率、成本、寿命。这几年燃料电池的发展是“飞速”的。以行业标兵丰田为例,电堆的效率和寿命经过两代Mirai的验证,已经达到了商业化运营的要求。虽然丰田电堆的具体成本不详,但根据其最新发布的燃料电池车型皇冠为例,价格仅比混动高了10%左右,以目前的销量能达到这样的价格目标,除了商业推广的目的,很大程度还是因为效率和成本的优化。

我国的燃料电池系统价格今年已经到了3000元/kW以下,我相信到2024年有可能突破2000元/kW。而早在2018年,国内的燃料电池系统价格还在1-2万元之间,成本的快速降低得益于本地化精益制造、产业链本地化、设计及工程能力的进步等诸多因素。

★ 关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架构。我国基本确立了氢能作为风、光、水电等可再生新能源的有效储能方式之一,构建以绿电+绿氢为主的能源结构。

综上,如果以2010年“四大奇迹”说法开始的时间维度来看,我认为氢能燃料电池从黑夜渐渐走向了黎明,曙光已现,未来可期。

破解行业痛点之道

在看到氢能燃料电池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并思考破解之道。

当前氢能企业的痛点的确不少,其中最大的痛点,在我看来是缺乏稳定的现金流。没订单着急,有订单没有回款更着急。账期动辄12个月、24个月甚至更长,系统公司、电堆公司乃至膜电极及上游材料公司都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所以“外界”对于燃料电池行业的普遍看法是“看不懂”、“没商业模式”、“烧钱”。

与此同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现阶段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融资都变得更加困难,这进一步加重了很多氢能企业的悲观情绪。

如何破局呢?我认为,尽快走向市场化是唯一的路径。让终端用户真正愿意出钱买氢车、用氢车,这样行业就转起来了。更具体点说,49T重卡价格想方设法控制在80万元/辆,乘用车35万元/辆左右,氢气价格25元/kg,是保证市场化运营的第一步。

有困难吗?肯定有,但是相比不断融资、垫资,依赖时有时无的政府补贴,这似乎是较可行的路径。这要求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协同起来,有可能短期内要经历利润阵痛,如同曾经的光伏行业一样,但最终会打开那条商业化之路。

目前我国氢车示范正在持续进行当中,对于行业发展是一种利好,但大多数地区的规划推广数量难以支撑起现阶段产业链企业的发展需求。整个行业真正需要的不是技术示范(一个地区一年仅推广几十台或几百台氢车的量级只能称之为技术示范),而是商业示范。

为了尽快走上正轨,产业链企业归根结底还是要联合开拓出无补贴、低补贴的商业化订单,才能在目前资本市场冷却的大背景下,比较好的生存与发展。

鸿基创能作为膜电极企业,从创立伊始,始终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在降本、产品化、商业化方面坚持自己的理念,通过和国内外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致力于在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运营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