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顺利举办,吸引了逾600位资深行业领袖、投资专家和政界人士参会,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应邀参加了峰会,同与会嘉宾共议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推动能源行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自2022年起,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迎来市场爆发期。根据CNESA Data 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5.2GW,同比增长5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5.3GW/53.4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267%。
储能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成长的烦恼”,国内市场利润下滑、出口壁垒上升、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中国的储能企业有何应对之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盈利?
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在本次论坛上参与了主题为《路漫修远 大浪淘金:储能厂商的机遇与挑战》的圆桌论坛,与彭博新能源财经清洁能源专家周忆忆,及瑞浦兰钧、亿纬储能、派能科技、三峡新能源等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了上述储能行业的热点与趋势。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储能行业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谈到储能系统集成商的优势,张剑辉表示,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相当繁杂,涉及从电芯本体的电化学到数字化建模,芯片和电池的充放电电池管理,和电网的交互,电力电子控制管理,到最终整套系统集成和运维。系统集成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要求对客户和实际应用场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有效满足储能领域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真正为投资带来收益和价值。
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张剑辉表示,目前,少数企业市场上报出了一些不理性的价格,但这只是短期的乱象,因为储能为电力系统带来的价值并没有有效的价格机制来疏导。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短期内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如何在储能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张剑辉表示,随着这一波价格调整,很多储能实际的应用场景出现了,比如在一些现货交易比较好的省份,电源侧的共享储能已经初步具备投资价值。另外,越接近用户,储能发挥的价值越大,随着电气化进程的加速,会有更多用户侧储能的机会显现,比如储充一体化,这些应用场景对成本不是特别敏感,对于储能系统的价值更为看重。
关于海博思创未来的产业布局,张剑辉表示,“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相关零部件的布局,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力电子的研发,海博思创自研自产的PCS已经批量应用到项目中去。海博思创也联合了上游的电芯企业,共同研发半固态或者固态电池,提前做下一代技术布局。未来我们将增加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把数字化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从零部件到整套系统,给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