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人物 » 正文

岳昊:推动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3-12-09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岳昊

国际新能源网

2023
12/09
11: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地处河北北部,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截至2023年11月,全年绿电交易量达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一倍多,居全国首位。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并逐步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双高”电力系统显出雏形,保供应和促消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一段时间,开发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依托大市场、培育大产业,以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为导向,是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时期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面临的挑战

当前,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呈现“双70%”(北京70%的用电通过冀北域内电网网架和跨省输电通道输入、新能源装机占统调电源装机比重超过70%)的特征,正逐步实现新能源从装机主体到电量主体的跨越发展。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

(一)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加大

在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张北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和送出形态的多样性,陆续出现新能源汇集电网暂态电压失稳、风电与串补次同步振荡等不同运行风险骤增的问题。依托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光储输、张北柔直、柔性配电等国际领先的示范工程在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先后建成,虚拟同步机技术、虚拟电厂技术实现应用推广,解决了大量制约新能源安全稳定送出的技术难题,打造了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试验田”和“样板间”,促进了新能源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和制造水平的提升。

随着未来冀北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并逐步成为电力电量的主体,源网荷储全环节都将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的趋势,传统电力系统的物理形态和运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时间不均衡,调峰、调频、调压矛盾突出。冀北新能源装机占比高,低抗扰性、低惯量、低短路容量问题突出,柔直电网作为典型的“双高”系统面临较大的宽频振荡风险、新能源功率送出受限风险和新能源故障脱网风险,提高输送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问题交织。

(二)清洁能源消纳压力加大

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长期保持高速发展。近年来,冀北地区以特高压电网为支撑,形成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区外电力互济能力大幅提高的电网格局。西部规划建成了张家口地区“三站四线”、张北柔直、张雄特高压等一批大容量新能源输送通道,形成了交直流电网融合发展的新能源外送格局,可满足张家口地区2600多万千瓦新能源送出需求。东部唐山、承德、秦皇岛负荷中心形成500千伏“三横三纵”网架结构,可接受区外电力1000万千瓦以上。

目前,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装机4383万千瓦,占统调电源装机的比重超过70%,居全国省级电网首位。随着河北省将建设新型能源强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之一,光伏、风电和抽水蓄能发展提速,张承陆上风光基地、唐山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一番,装机占比将突破80%,张承新能源装机占冀北新能源总量超85%。区外“点对网”输电通道打捆大量新能源项目,新能源通道送出已全部满载,新能源“增量稳率”面临较大压力。张北—雄安特高压送端电网短路比过低,张家口地区部分500千伏及以下汇集系统断面受限,制约新能源送出。

(三)电力保障供应难度加大

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承担保障首都供电的重要使命。目前北京70%的用电通过冀北域内电网网架和跨省输电通道输入,且冀北新能源是京津冀绿电的重要来源,冀北地区政治保供、经济保供、清洁保供责任重大。面对灾害频发、负荷屡创新高等多重挑战,京津冀北充分发挥“一张网”的优势,发供用协同发力,源网荷协调联动,清洁能源基地应并尽并、应发尽发,最大限度保持了电力电量平衡,有力保障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张家口市首创的“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 共同参与的“四方协作机制”推广至京津冀地区,我国首个绿电交易规则《京津冀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试行)》助力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向京津冀输送更多绿电,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双碳”目标下,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将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新能源“大装机、小出力”特征明显,无法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足够的供应支撑。极热无风、晚峰无光、极端天气下机组停运,给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带来巨大挑战。冀北地区灵活调节电源不足,水电、抽蓄等快速调节电源严重匮乏,大部分煤电机组冬季因承担供热负荷需“以热定电”运行,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冀北地区全年有50天的新能源日均出力低于装机容量的10%,京津冀北电网净负荷呈现出典型的“鸭型”曲线,“一日双峰”特性给调峰带来极大挑战,电力保供压力巨大。

二、推动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思路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题定位为高质量跃升发展,以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为关键特征。这些特征是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发展的主要导向。

(一)强网架、提外送,支撑清洁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

发挥“京津冀北一张网”优势,加快推进大规模外送通道建设,依托特高压工程,让清洁能源融入大电网,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消纳。一是补强电网网架。以京津冀北1000千伏特高压大环网为支撑,以500千伏网为骨干网架进一步拓展延伸,网间联络更加紧密,整体结构日趋完善,清洁能源送出能力和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二是提升外送能力。“十四五”规划建设大同—怀来—天津北特高压、张北—胜利等特高压工程,以及坝上、承德北等500千伏新能源送出工程,适时研究规划张家口新能源外送第二通道,形成多层级、多通道、多落点交直流电网深度融合的清洁能源外送格局,满足“十四五”末超过80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需求。

(二)促协同、聚合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利用

促进源网协调、多能互补、政企联动、规划协同,凝聚各方合力,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利用难题。一是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加强源网荷储统一规划,实现新能源和配套电网、调节电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实施火电机组“三改联动”,推广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实现源网友好。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以抽水蓄能开发建设为重要节点,推动抽水蓄能工程同风电光伏互促互进、融合发展。按照最大负荷5%建立可调节负荷资源库,引导制氢、大数据等产业向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布局。二是促进电力与热力、算力协同。发挥张家口“东数西算”“西电东送”两大枢纽节点作用,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多能互补为支撑,着力推进电力、热力、算力、制氢等互补互济深度耦合,先行示范园区级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系统,形成电力与热力、算力协同互动的典型示范经验,逐步推广至地区级。三是加强电网规划协同和政企协同。完善京津冀电网协同规划机制,建立新能源消纳协同体系,统筹新能源消纳需求,研究建立适合京津冀协同模式的消纳指标、责任分解、协同合作等相关机制。坚持“量率一体”,以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和新能源合理利用率为目标,推动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三)重创新、做示范,助力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区,持续在大规模新能源交流汇集与组网、新型柔性直流输电、新能源柔性低频交流输电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实现系统性突破,带动关键产业实现跨越式升级,引领新能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广“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模式,提升送端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水平、送出能力与支撑能力,确保输电通道满送、具备一定顶峰能力。通过在张北特高压汇集新能源配置“调相机+储能”,提升张雄特高压新能源送出能力。二是攻关构网型新能源技术,谋划新一代构网型源网荷储示范电站,实现新能源场站对电网频率和电压的主动支撑,为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提供技术储备和实证经验。三是打造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2.0版。从设备、场站、集群、系统等层面,推进原创技术攻关,实现源网荷储协同发力整体优化,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融大网、扩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在京津冀市场化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京津冀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的市场机制,稳步推进绿电交易,推动冀北清洁能源在京津冀、华北地区更大范围消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构建以京津冀电力资源一体化配置为目标的电力一体化市场体系,完善跨省送电计划与电力市场相结合的清洁能源输送消纳协同机制,扩大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外送消纳范围。探索绿电、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指标在京津冀区域内市场化交易。二是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体制机制。充分吸纳冬奥新能源交易机制经验,丰富完善绿电交易品种、积极开展绿色电力试点交易,构建全面放开的新能源交易市场机制。统筹市场交易与保障收购衔接机制,巩固完善“四方协作”绿电中长期市场机制,探索开展绿色电力长期PPA协议购电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绿色电力生产消费市场体系。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