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国能源转型成就闪耀COP28​

日期:2023-12-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吴迪

国际新能源网

2023
12/12
09: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COP28 可再生能源 气候变化

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进展过半,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COP28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但同时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对近年中国煤电的增产表达担忧和质疑。本文梳理中国新能源及煤电发展情况,盘点中国能源转型进展,更加全面地反映客观情况。

绿色转型:中国为全球树立榜样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为全球能源清洁转型作出巨大贡献。2022年,中国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76.2%,已经成为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对主力。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新增容量比重超过一半,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得益于规模巨大,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达到2.7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截至2023年10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已经历史性超过煤电,达到14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50%。中国光伏、风电的发展尤为突出,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分别连续10年和8年位居全球第一。预计今年中国风光新增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累计装机将超过10亿千瓦。

与此同时,煤电行业也正加快向清洁、高效、灵活转型。首先,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正在逐年下降。2022年,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比58.4%,相较于十年前已经累计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煤电发电量正逐渐让位于可再生能源;其次,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22年底,超过10.5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占总煤电装机比重接近95%,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4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2022年,火电平均供电煤耗为300.7克标准煤/千瓦时,较十年前降低超过25克/标准煤千瓦时。为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还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为了给风光等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好的调峰、调频、爬坡、备用等辅助服务,支撑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煤电行业正在加快向灵活调节性电源转型。截至2022年底,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2.5亿千瓦。仅“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前两年,灵活性改造完成约1.9亿千瓦,约占“十四五”时期总规划目标95%。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和煤电的清洁低碳化转型不仅加快了自身能源转型进程,也为全球树立了榜样。这一努力值得国际社会认可和肯定,同时也应激励更多国家加入到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的行动行列,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绿色制造:中国正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其中,在国家层面,2020年,中国的能源技术研发公共支出(R&D)占全球四分之一,低碳能源研发支出占全球15%。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能源资金投入持续扩大;在地方层面,各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致力于碳中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智能低碳城市试点、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打造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据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184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约是第二名美国的2倍,是欧盟所有国家总和的1.2倍。

中国已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 。中国工业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还表现在对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撑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制造,行业领域覆盖广泛。

中国强大、完整、绿色的制造业体系为全球降低碳排放所需要的绿色产品提供了强力支撑。比如,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约占全球市场份额70%,多晶硅、组件等产量同比增长保持在28%和55%。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发达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合计减排约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202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新能源车约80万辆。按照欧盟的全面减少碳排放法案,到2030年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较1990年将减少55%,乘用车平均碳排放上限也将从2021年的每公里95克减少至2030年的每公里47.5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2030年欧盟国家电动汽车占新车销售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中国科技含量高、全产业链低碳、强性价比的电动车出口将为欧盟实现其碳排放目标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情不同:能源转型路径的差异化理应得到尊重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全社会用电需求大且持续增长,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8.6万亿千瓦时,约为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仅广东一个省用电量就约为德国的1.5倍。此外,中国的用电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过去五年(2018年—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4.8%,而同期美国的用电需求年均增速仅为0.4%,欧盟为-0.9%。中国过去五年新增用电量就达到1.8万亿千瓦时,比德国目前的总发电量还超出3倍有余。全球最大的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的用电量,使得中国电力系统的脱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困难,这也是为何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仍然难以满足全部新增用电量的主要原因。庞大的电力系统和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近中期煤电仍然在中国电力供给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作用。

中国部分地区因在2021年—2022年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需失衡,所以煤电作为公认可靠的保供电源,在一些沿海负荷大省又出现了新建迹象。事实上,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当下,这并非中国独有。2022年,在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西班牙等欧洲多国均被迫重启煤电。2022年,欧盟燃煤发电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6.7%,燃煤发电占比也较2021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德国是这一轮欧洲重启煤电行动中的主要国家,其重启或推迟退役的煤电装机容量就达到了1000万千瓦,2022年德国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了10%。

与之不同的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优等生”——德国、美国加州等国家和地区为应对可再生能源给电力系统造成的不稳定性,高度依赖燃气发电作为灵活调节资源。2022年,燃气发电占德国和美国加州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达到32%和47%,而在中国,燃气发电装机占比仅不足5%。加之天然气资源不足,让中国不得不在近中期更多依赖煤电作为主要的灵活调节性电源。

随着“十五五”时期(2026年—2030年)及之后中国抽水蓄能大量投产、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海上风电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电网优化互济,以及需求响应规模持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煤电无论是在电力电量支撑还是在灵活调节方面的作用都将逐步弱化,进而实现煤电装机在碳排放达峰后加速退出。

本届COP大会将通过对全球进行盘点,收集信息,了解各方气候行动的进展并找出差距,从而评估《巴黎协定》的整体实施情况,以共同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时刻,各个国家更应该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好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挑战,聚焦建设性合作,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国在能源转型领域的经验分享和最佳实践交流,包括如何解决煤电退出之后的能源保供问题、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系统不稳定问题、如何建设更加高效健全的电力市场等,进而达成更具包容性、透明性和务实性的共识性成果。

可以看到,在本届COP气候大会上,有更多的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如中创碳投、万科、金风科技、隆基、通威、腾讯、中集安瑞科、绿普惠等,还分别设立或参加了多个主场活动。此外,能源基金会、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众多中国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也组织了多个场次的国际对话交流活动,对相关议题展开了建设性的讨论。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责任,更是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COP28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正是促进各方增强互信、营造全球合作氛围的大好时机。从雄心变为行动,正在成为广泛共识。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