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近日,昆明市东川区发布2024年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东川区宇泽单晶硅、旭合光伏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4个光伏项目顺利开工,云坪、角家村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链初显雏形。
2024年,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力保障能力,确保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推进拖布卡光伏小镇、220千伏堂琅变等重点项目开工,中核汇能光伏项目投产,宇泽单晶硅、旭合光伏项目达产,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
详情如下:
东川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东川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郝国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承压奋进、砥砺前行,2023年工作难中求进、稳中向好
2023年,东川区受矿业经济不景气和外部不利因素叠加冲击,经济运行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认命、不服输、不抱怨,以“头顶青天”的气魄和“舍我其谁”的气概,咬紧牙关、自信自立、砥砺前行,践行“33611”工作思路,聚焦“四个第一”,以“产业项目攻坚年”为抓手,实施系列三年行动,全区经济运行难中求进、强于预期,“六个东川”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68亿元,增速由一季度-3.1%增长至全年的1.1%,实现扭负为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6亿元,同比增长4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4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排名全市第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0%、8.1%。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促转型,重园区强工业,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园区发展质效突显。深入实施园区“555”战略,园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环评顺利获批,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投资4.6亿元实施园区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14.79万平方米。天生桥园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取得突破,完成供地437.63亩;园区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达50.76%,全市排名第2;处置僵尸企业3户,盘活低效用地387亩。年内引进并开工项目11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10亿元。
工业转型趋稳向好。金水铜20万吨阴极铜技改等10个工业项目环评获批,获批数为近五年最多。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完成44.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7%。宇泽单晶硅、旭合光伏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4个光伏项目顺利开工,云坪、角家村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链初显雏形。新增资源综合利用规上企业4户、总量达20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户、省级6户,均大幅超额完成任务。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新增规上企业9户,创历史新高。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6.3亿元。
商旅驱动扩面增量。商贸服务业不断壮大,培育限上企业9户,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户。“趣玩东川”全域旅游品牌火爆出圈,云南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获评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红土地落霞沟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大营盘旅游小镇、临港左岸帆船营地等农文旅融合项目运营成功,打造树桔、岩头等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年接待游客36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2.1%。旅游总收入36.08亿元,同比增长47.9%。
农业潜力充分释放。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播种面积22.27万亩,产量5.91万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累计完成耕地流出图斑整改4249亩,新建高标准农田9500亩、提质改造700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9户、区级12户。完成核桃、甜杏、橙子等提质增效5200亩。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申报“三品一标”4个。“东川大蒜”入选全国第二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编制小江干热河谷特色产业园规划,储备产业项目77个。投资3.36亿元推进71个涉农项目建设,东川渔谷、春晓农业建成投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2.03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市增幅水平。
(二)抓项目扩投资,重招商优营商,发展动能持续改善
“项目第一支撑”有效落实。410个项目纳入区级“四库”项目清单管理;有序推进54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8.1亿元;22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较2022年翻番,宇泽单晶硅项目纳入省级“重中之重”项目。五大产业类项目投资完成65.29亿元,占全部固投的74.4%,占比排名全市第1。召开项目现场办公会60余次,解决问题110余个。要素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收储986.85亩、供应1573.93亩。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18.07亿元,排名全市第1。
“招商第一要事”成效明显。党政“一把手”省内会见客商251次,带队赴省外“叩门”招商15次。举办招商推介会3场,签约项目30个,协议投资额24.23亿元。引进项目132个,超10亿元项目4个,新引进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87.88%。云南衡润从引进到投产仅用时11个月,展现了东川速度。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8.73亿元,净增外资市场主体4户、利用外资682.55万美元。中国500强企业农夫山泉项目落地东川。
营商环境显著提升。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打造5个“营商环境观察站”和2个“营商环境会客厅”,走访服务企业3200余家次,协调解决经营主体诉求950余个。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20余万件,好评率99.99%。推动稳增长系列政策直达快享,兑付工业产业扶持资金1040.81万元。推进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新增经营主体6236户,完成目标的110%,总量达3.35万户。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国有企业“2+X”集团组建工作。
(三)抓增收固成效,重示范促振兴,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增收第一任务”不断巩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6.41%,增幅在省、市排名靠前。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5个,带动2247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出台东川区“三资”管理办法,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完成14个村“三变”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流转土地4.72万亩。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71亿元、农业奖补资金390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85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36个,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00人、农技培训1.4万人次。
示范创建成效明显。创建“五好”示范村13个,创建“五好”龙头企业12家、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5家,评选农村致富带头人104名。办理“省政府救助平台”救助事项6786件,办结率99.04%。推进移民后续扶持,投入1.69亿元实施后扶项目6个。东西部协作和航天科工定点帮扶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项目17个。在全市率先建成乡村振兴学院。九三学社云南省委首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落地东川。连续三年省、市级脱贫成效考核评定为“好”等次。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整合资金2288万元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11个村的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8.52%。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配套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6.78%、处理率59.7%。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村公厕14座,改造户厕6340座,百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覆盖率85%。完成村庄规划审批102个,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2个、市级绿美村庄102个。树桔村入围省级第一批和美乡村示范村名单。
(四)抓治理强保护,重修复促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率96.16%,地表水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积极申报金沙江流域河道整治项目,启动实施小江下段河道治理。完成217个河湖遥感“四乱”图斑核查整治。完成小江流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实施废渣综合治理项目1个。推动工业固废循环利用,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3.4%。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2个,治理水土流失53.5平方公里。整改销号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8个。
生态修复有序开展。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推进小江沿岸低矮山包绿化美化、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5000亩、人工种草2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森林蓄积量达262.78万立方米。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7万亩,新建省级绿色矿山1座。优化精减矿权,矿权总数由2022年133个减少至74个。阿旺镇拖落村等3个村进入省级森林乡村备选库。大菜园城市饮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圆满竣工。
生态保护常抓常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次入围省级推荐名单,编制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规划并通过省级评审。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持续推进绿美河湖创建,小江(金滩温泉段)获评市级绿美河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厉打击违法占林、占耕行为,核查违法占林图斑17个、面积6.74公顷,查处违法占耕145宗。提起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7件。
(五)抓建设夯基础,重管理塑颜值,城市功能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坝塘水库配套应急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小河水库完成投资6200万元,雪岭水库、岔河水库、清水河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投资1920万元完成4个乡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投资6063万元完善19个农业配水工程。铜新线、220千伏新村变三期扩建工程、园区电力线路迁改顺利推进。东川港一期稳步推进,小卡公路“四改三”全线通车,小牛厂公路、苦桃树公路“单改双”全面完工,启动沿江公路“四改三”建设,硬化农村公路22.65公里。
城市面貌不断美化。实施城市综合管廊改造,完成凯通北路支线项目一期建设。九曲花街、冠翔东樾府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尼拉姑片区、学府路片区城市更新改造持续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8个、10余万平方米。隆康园民心道路试通车,东起路步道、团结渠生态廊道、深沟公园“添绿增金”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城市绿地4.11公顷,打造“口袋公园”10个。
城市管理不断深化。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步推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行市容秩序管理“721”工作法,清理规范店外占道经营1400余起,立案查处33起。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60余起,完成违建整治22.9万平方米。治理背街小巷3条,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2个。开展“文明养宠”、“文明交通”等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六)抓民生增福祉,重服务提保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更加稳固。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开发就业岗位3万余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9万人,转移就业率91.08%。城镇新增就业1021人。培育“东川医护”等5大劳务品牌,带动6050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成立村级劳务输出合作社16个,拓展驻外就业服务联络站4个,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91期培训4274人次。引进和昇隆电子元件厂、恩溪服饰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现有就业帮扶车间80家,带动5932人就近就地就业。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召开教育发展大会,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创新实施区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的“编外校长”制度。教育资金投入达6.34亿元。昆三中东川学校初中部、福在幼儿园招生办学。创建市级文明校园5所,选树省级优秀教师1名,引进“银龄讲师”4名、名师19名,培育骨干校长、教师77名。义务教育巩固率98.7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11%、本科上线率65.62%,一本上线率21.03%。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医院定等复审,临床服务新“五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老年病医院改扩建项目竣工使用,并获评云南省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在建2个省级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成2个乡镇示范中医馆、30个村标准化中医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300余次。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7.7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9.89万人。兑现困难群众医保参保分类补助2134.9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827.59万元,报销群众区内医疗费用3.41亿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8亿元。启动北郊陵园、殡仪馆改造,发放惠民殡葬补贴508.5万元。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老年活动场所3个,开发关爱型公岗225个。提升改造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9个。开展“康乃馨”行动398次,服务群众14531人次。
(七)抓安全促稳定,强预防重整治,社会治理持续改善
隐患整治长效开展。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排查整治矿山、建筑、燃气等领域安全隐患3661个,立案查处33起,罚款203.88万元。开展“铁拳”行动,查办食药领域案件147件。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0公里,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575个,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大幅下降,交通亡人数下降率排名全市第1。组建185人综合救援队伍,推进9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标准化建设,综合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防风化险措施有力。扎实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新修防火通道18.7公里,新建防火视频监控点8个,清理电路“树线隐患”林木3万余株。抓实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山洪灾害隐患32个,补充库塘蓄水1934万立方米。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安装地震预警发布终端124套,建成Ⅰ类地震应急避难所1个,承办“2023—昆震应急”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建立完善“1+7”防风化债工作机制,到期债务顺利化解。
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652件、成功率100%。推进信访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积极服务昆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创建“零发案小区”77个、平安小区18个、平安乡镇7个、平安单位50个。智慧安防小区做到全覆盖。严打违法犯罪,侦破“3·24”、“6·22”、“8·22”、“11·13”等系列大要案件,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4.1%、59.92%,电诈案件实现“两降两升”。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办专门学校。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
(八)抓作风促实干,重落实求实效,政府效能持续改善
政治建设不断强化。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两场革命”,抓好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严守精文减会的硬杠杠,文风会风高效务实。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标准。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超4%。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完成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面商答复率达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服务效能有效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54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8项。完成乡镇(街道)明责、赋权、扩能改革工作。强化便民利民举措,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新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及规范化运行,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办理能力。
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老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统计调查、港澳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二、看清形势、把握机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增强信心、保持定力
各位代表!回顾2023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比预想的更为严峻,更为复杂,取得的成绩比以往更为不易。一年来,全区上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难中之难、做实中之实、攻坚中之坚,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办成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题,回应了一批期盼。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在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0次提到东川,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官兵和省市驻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川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平衡,经济总量小、增长乏力;涉矿企业复工复产存在不确定性;重大工业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发展空间、发展要素制约明显。二是增收任务仍然繁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绝对值偏低,与省、市平均和友邻县区相比仍有差距;农村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程度不高、势头不足,利益联结带动效果不明显;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三是守底线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财政“三保”、防风化债任务较重,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事项化解还需强化。四是干部作风还需改进。个别干部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不会主动想办法、找对策,只会把困难挂在嘴上;个别干部利用市场化思维抓发展、推工作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还有个别干部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魄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综合来看,东川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整体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增强信心,紧盯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从发展大环境来看,国家层面出台了稳经济、稳增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消费等一批政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十二字”要求、“九项重点任务”和“四个抓落实”,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从东川自身来看,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初显,新能源、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一大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东川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东川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大批干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增强,凝聚了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从无坦途。我们将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拼搏姿态,奋力开创东川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紧盯目标、铆足干劲,奋力推动2024年工作突破跨越、再上台阶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强信心、稳预期,强产业、稳支撑,强保障、守底线,继续实施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奋力加快“六个东川”建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作出东川贡献。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增加值增长16%,农林牧渔业可比价增速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
我们将铆足干劲、奋发作为,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巩固持续增长后劲,争取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优化经济运行调度。树牢经济工作“一盘棋”思想,建立完善目标分解机制、指标预报机制、运行调度机制、跟踪督导机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科学决策、精准发力,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分类指导,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攻坚,力争包装储备项目200个以上,谋划区级重点项目50个,纳入省级重大项目库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150个以上,力争新入库纳统项目15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以上。聚焦国家专项债券政策导向,包装申报项目10个以上,争取资金8亿元以上。持续开展党政“一把手”招商和专业组招商,争取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力争新签约项目入库纳统40个以上,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利用外资550万美元以上,新增外资市场主体4户以上。
大力挖掘消费潜能。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推进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商品领域消费,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托育、家政、文娱旅游等消费新热点。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家以上、重点服务企业1家以上。支持老字号企业开拓市场。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文旅新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着力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落实稳地产各项政策,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0%以上。
(二)聚力打造转型发展引擎,争取产业发展再上台阶
推动工业做大做强。坚持“传统”和“新兴”产业两手抓,培育规上企业8户以上。采取“一企一案”促进红富化肥、金山矿业等复工复产,多措并举促进铜、磷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4%。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力保障能力,确保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推进拖布卡光伏小镇、220千伏堂琅变等重点项目开工,中核汇能光伏项目投产,宇泽单晶硅、旭合光伏项目达产,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确保富兴纸业、铂亚贵金属等再生资源项目投产,推进有色金属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再生资源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专班推进农夫山泉项目建设,利用优质水资源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
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实施“双十双百”产业培育,新增年产值十亿企业4户、百亿企业1户,力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0亿元。推进东川产业发展集团AA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启动碧谷片区综合管廊、就业创业园配套道路等5个项目建设。深化“标准地”改革,争取出让规模达40%以上。加快处置超期未开发土地,盘活低效用地450亩。创建省级绿美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三美工厂”创建率达100%。
推动文旅做精做活。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提升“趣玩东川”品牌影响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完善牯牛山、红土地、金沙江等旅游路线配套设施,打造一批户外探险旅居目的地。筹办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及赛事系列配套活动,承办昆明市第七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发展精品酒店、帐篷营地、旅游民宿等新业态,评定区级特色旅游民宿5家以上。擦亮“东川大集”品牌,打造一批“东川四季”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3500万元以上。
(三)聚力深化创新赋能,争取发展活力再上台阶
推进创新研发行动。继续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争取25%的规上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实现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到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成长生态链,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以上、高新企业2户以上。积极争取各类科技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东川。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推进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发挥“五站两厅”作用,持续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落实“四个不得”要求,破除民营企业发展壁垒。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91%以上。提升行政执法监管效能,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持续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行动,新增经营主体470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2%以上。
广聚创新创业人才。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动产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劳务经纪人扩围增效。深入推进招引计划,回引有色金属加工、规划设计等行业人才。健全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人才合作机制,柔性引进“周末专家”、“周末工程师”。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资源,建立科技小院“产学研”平台2个。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营造青年发展良好氛围。健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争取人才卡全覆盖,开发人才公寓20套。
(四)聚力凸显示范引领,争取振兴质效再上台阶
全面夯实振兴基础。聚焦“两个缩小”抓好脱贫人口增收工作,力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航天科工定点帮扶工作。持续落实搬迁后扶政策,推进移民搬迁创业就业基地二期、红白理事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以上、提质改造8000亩以上。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1000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2.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5.5万吨以上,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推进重点农业项目。与思尔腾、先正达等企业合作,启动绿茂全产业链项目等12个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提升“东川大洋芋”、“东川面条”、“东川大蒜”品牌影响力,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申报“三品一标”9个、“绿色食品”7个,打造农业品牌1个。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的村50个以上,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及家庭农场8个。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农技人员1.5万人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结推广“三变”改革试点经验,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土地流转0.9万亩,规范做好流转登记及补助兑现,做好扶贫资产后续运维管理及绩效评价,系统盘活扶贫项目资产。健全宅基地联审联批制度,规范宅基地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完善村规民约。创建“五好”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
(五)聚力统筹建管并进,争取城乡面貌再上台阶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江公路“四改三”项目建设,启动内昆铁路扩能改造(昭通—会泽—昆明)东川段、东倘公路(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东川港上半年投入运营,加快推进东川港绿色示范带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城乡供水调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清水河水库等项目,小河水库大坝封顶。投资1.21亿元实施抗旱保水项目18个。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优化城区功能品质。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科学有序做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冠翔东樾府、城市综合管廊及东起路北延线、湿地公园片区城市道路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九曲花街二期项目顺利完工。谋划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工作。改造老旧小区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个。逐步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新建改建“口袋公园”3个。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城区污水收集率达60%以上。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开展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好“五堆”整治,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市级绿美村庄102个。着力补齐农村“两污”短板,实施33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公厕14座、改造户厕4200座,确保百户以上自然村无害化公厕覆盖率90%、无害化户厕覆盖率70%。
(六)聚力厚植绿色底蕴,争取生态质量再上台阶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监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落实河(湖)长制,抓好金沙江、小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推进块河龙洞段、阿旺小河山洪沟等6个治理工程。建立污染地块负面清单和用地分类管控机制,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工作,推动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
深入抓好生态修复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万亩。深化林长制工作,实施营造林3万亩。健全绿美河湖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创建2个市级绿美河湖。投入2200万元实施8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工程。抓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矿山修复4000亩以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800亩以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草原禁牧休牧专项行动,遏制草原生态退化趋势。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加强“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的有效衔接,严格“两高”项目管理,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5家,确保GDP综合能耗下降11%。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座,处置过期、废弃矿业权证12个。探索碳汇资源项目开发,促进森林、湿地、草原资源增值增效。
(七)聚力推进惠民共享,争取民生福祉再上台阶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六步法”推进就业扩面增效,开发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稳定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新增城镇就业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8.5%以内。继续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提升“五大”特色劳务品牌带动作用,培养“就业带头人”20名,创建劳务合作社5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场次,培训4400人次。
优化教育卫生保障。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98.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本科上线率66.5%。培养骨干教师120名,新增幼儿园公费学位240个。逐步推进东川一中、高级中学晋级升等。推动区职教中心争创省级“双优”学校。启动职教中心改扩建、区委党校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第二幼儿园、高级中学校舍、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创省级健康县城,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精神病院整体迁建项目竣工使用。打造“阳光东川”医养结合特色服务机构2个,创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16个。
提升民生保障质效。社保“三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6%以上。聚焦“一老一幼”,新建3个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质改造阿旺镇敬老院,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50户;着力提升妇女儿童保障服务水平,建立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1个以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推进北郊陵园提升改造及新殡仪馆建设,推动城市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启动东川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活动100场次以上。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现村(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
(八)聚力筑牢安全底线,争取善治水平再上台阶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两个至上”,压实“三个责任”,按照省级部署,开展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五进”宣传活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抓实“三品一特”安全监管。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持续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防范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实现发案数、群众损失数同比下降。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等八类重点人群违法犯罪。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守牢债务风险底线。持续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全面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构建债务风险预警、评估、督办防控体系,提前做好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有力消除隐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一企一策”、“一债一策”措施,积极稳妥推动化解政府债务。强化金融领域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九)聚力推动自我革新,争取自身建设再上台阶
全面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本领,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勇毅践行责任担当。坚持工作向为民聚焦,推进实施10件惠民实事。推动调查研究“三个深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坚持财力向利民倾斜,政府习惯过紧日子,把有限资金更多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持服务向便民贴近,力行简政之道,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布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审计、司法、统计、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办理质效。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推进精文减会,统筹规范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树立清廉实干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长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新征程上唯有不懈奋斗,方能不负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