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会展 » 新能源会展回顾 » 正文

能聚未来·逐绿向新 湖州市绿色能源产业链合作推介会盛大举行

日期:2024-05-20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24
05/20
15: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湖州 绿色能源产业 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产业

5月18日,“湖州绿色能源产业链合作推介会”在长兴盛大举行。本次推介会以“能聚未来·逐绿向新”为主题,围绕氢能、储能、光伏等绿色能源和新质生产力开展产业招商推介、产业合作等。让越来越多人看见湖州、了解湖州,推动湖州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吸引更多产业与平台成为湖州“城市合伙人”,凝聚更多力量,让项目、人才、资本持续落地,共同点燃湖州,共享湖州美好当下与未来。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等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投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中国安储能源集团、协鑫集团、三一氢能有限公司、天能控股集团、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蔚来能源、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中能国研(北京)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能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酒泉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固德威集团、盛虹动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嘉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晟新能源、浙江爱贝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上市公司与重点企业代表,云和资本、普华资本、清新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嘉宾,共聚一堂,立足湖州经济发展现状,为壮大全市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蓄势。

 

湖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绿色能源产业链链长王宗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上4千亿台阶(4015.1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长7.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投增速8.8%,居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9%,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居全省第3位。当前的湖州,正迎来一个优势的叠加期、潜能的爆发期和发展的黄金期,处处都绽放着激情活力、涌动着创业热潮、蕴含着巨大机遇。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各类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打造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加快能源科技创新,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力争颠覆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要充分发挥能源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快绿色低碳重大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配合,以科技创新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推进能源与社会系统的全面融合,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社会化。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协同”的体制机制,实现多目标的统筹平衡和多重战略的政策协同,要全面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保能源安全。

 

 浙江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季树忠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论述,浙江省谋划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保供稳价工程”作为今后几年全省能源工作的主要抓手,在推动实现“有能可用、能尽其用、用能不贵”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重点打造智能光伏、风电、新型储能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氢能、抽水蓄能、核电产业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链,构建浙江省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作了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产业体系》的院士报告。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新能源。应发展“沙戈荒”大基地安全可靠送出、风光火储一体化运行等技术。研发风机抗沙叶片、紧凑型轻量化机舱、主动构网型风机、建筑光伏一体化、高效光热发电、海上风电平台轻量化、直流集电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二是清洁高效煤电。应加强煤电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重点发展CCUS/BECCS溶剂材料、捕集工艺、流程、利用等技术;三是核电。要发展第三代压水堆技术,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应用,实现核能在发电、供汽供热、工业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综合利用;四是智能电网。要发展特高压、柔性输电、直流电网等先进输电技术。加强配电网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发展主动配电网、智能柔性配电等技术;五是储能。要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技术。研究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技术路线,加强热稳定性、主动构网、长时电力储能等技术研发;六是氢能。要提升电-氢-电转换效率,提高制-储-运-加全产业链安全性。加强氢氨协同研究,发展绿氢与氨高效率转化、低成本储运,以及火电耦合掺烧等技术;七是政策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有序实现碳市场与绿电交易、绿证制度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衔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标准认证体系,搭建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推行产品碳标识制度。

 

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发表了《借能源革命之力 推氢能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氢能源是人类能源发展的方向。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氢能经济具有广阔巨大潜力。目前氢能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攻克一些关键技术节点仍需时日,各地应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促进氢能产业长期发展。氢能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实现商业化。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氢能行业热门赛道。随着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呈现,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的布局。中国有可能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长兴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姜华表示,这些年,长兴初步形成了“1(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4(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数字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现代纺织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两大优势传统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长兴县绿色能源产业链已经集聚规上企业48家,产值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势头,2023年达到233.4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长兴正努力成为全省先进能源未来产业先导区。

 

 

为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好产业,服务好企业,打通科创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中国能源研究会将发挥能源领域理论、技术等优势,与湖州市、长兴县人民政府在会上共同组建并启动了新质生产力产融对接平台,助力湖州、长兴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会上,长兴县金控集团与普华资本还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会议最后,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执行秘书长李丹,国家电投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飞,天能控股集团副总裁朱建彬,中国安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陆克,协鑫集团协鑫能科鑫阳光浙江省公司总经理宗传文等嘉宾围绕“绿色能源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入交流,为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湖州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州不仅拥有自然生态之美,更有经济发展之美。这些年湖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重点聚焦“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绿色智造名城”,培育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现代纺织、休闲旅游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金属新材、绿色家居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目前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大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2次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列第27位、居全省第4。

据悉,以本次推介会为契机,下一步湖州市将创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和产业联盟,引育一批产业带动大、市场影响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绿色能源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一批链上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共同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绿色能源产业高地。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