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驻叙利亚大使史宏微: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实则是自身“霸权过剩”

日期:2024-05-22    来源:外交部

国际新能源网

2024
05/22
09: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产能 光伏组件 中国新能源产业

2024年5月21日,驻叙利亚大使史宏微在叙主流媒体《祖国报》发表署名文章《美西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事实与真相》,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近期,美欧等西方国家不断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导致不公平竞争”,污蔑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出口威胁他国产业发展,称中国以“过剩产能”冲击世界经济。产能多少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一定时期特定行业适度的产大于需,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也是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一国特定行业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或者出口量,很大程度上是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结果,不能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衡量是否产能过剩的标准。西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和全球化大势,加剧了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不利于全球繁荣稳定发展。

事实一:中国不存在大范围、持续的“产能过剩”,没有对外输出所谓的“过剩产能”

中国近年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钢铁等行业坚决压减产能,包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对于近期部分美欧人士谈论的所谓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真实情况是中国新能源行业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并没有大规模对外输出,对美出口尤其有限。比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949.5万辆,其中国内销量占87.3%,国外出口量仅占12.7%,对美国出口只有1.3万辆,仅占中国出口量的0.82%;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平均售价超过3.1万欧元,高于国内售价,不存在所谓的“价格扭曲”问题。又如光伏产品,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499吉瓦,对美国出口额仅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的0.5%。

事实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源于充分市场竞争,是技术、市场、产业链等多重优势的体现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0多年居全球首位,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中国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用车环境,也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技术研发、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源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积攒的实力。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中国不仅有众多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敞开大门欢迎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及全球主要出口中心。德国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安徽合肥。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中国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提升了全球竞争力。这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所谓“补贴”或不公平竞争形成的。

事实三: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发展新能源产业、采用新能源产品,是应对相关紧迫形势、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全球新能源产品的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各国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也需要新能源发电、储能设施的基础支撑。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也在持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不是出口太多了、产能过剩了,而是深度契合全球迫切需要,为包括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事实四:美西方一边享受着全球贸易带来的福利,一边诬称中方“产能过剩”,实则是自身“霸权过剩”

美欧一些人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其实质是为其保护主义制造舆论声势,最终目的是遏制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价值链高端获得巨大的附加值增值,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如果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市场需求,就要被指责为“产能过剩”,那美国2023年出口9120万吨液化天然气、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美国生产的芯片、汽车、飞机行销全球,也完全适用于“产能过剩”。美2022年出台《通胀削減法案》,为消费者购买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等制定的歧视性补贴政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底,欧委会共批准27个成员1000多项国家补贴计划,涉及补贴金额高达3.8万亿欧元。德国政府为英特尔、台积电芯片工厂分别提供高达100亿和50亿欧元的补贴。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欧指责中国大规模发放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很难不让人感到是在奉行“双重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从经济规律出发,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解决相关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各方应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等市场经济基本准则,根据世贸规则妥善处理经贸合作中的矛盾和分歧,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歪曲事实、转移矛盾、挑唆对立不得人心,只会沦为他人笑柄,也将被世界科技进步浪潮所淘汰。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