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驻摩洛哥大使李昌林: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日期:2024-05-25    来源:外交部

国际新能源网

2024
05/25
09: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可再生能源 锂电池

2024年5月23日,驻摩洛哥大使李昌林在摩家园电视台网站发布题为《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额首次超过 1250亿欧元,同比增长 30%,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千方百计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妄称“中国产能过剩威胁到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我愿就此谈几点看法。

首先,中国为全球提供了可负担的优质绿色产品。得益于其环保性、高性能和舒适性,新能源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研发新车型所需时间不到欧洲所需时间一半,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比欧洲生产的电动汽车价格上便宜20%至30%。足以证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真正惠及消费者、经济适用的新能源产品。

其次,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截至目前,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来自中国。2012年至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增长 146.3%,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绿色能量”。技术突破是绿色转型的关键。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实践,为各国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创新解决方案。2011年至 2020年,中国在环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约60%,成为该领域创新最活跃的国家。

此外,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巴黎协定》设定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以内的目标。然而,当前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增加了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难度。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需要在2030年前减排28%,才能实现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承诺用全球历史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还持续助力世界减排。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产能过剩 ”论完全站不住脚。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新能源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可以说,当前绿色优质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有着巨大潜在需求。中国新能源优质产能并非过剩,而是全球的迫切需求。

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而是企业研发创新以及中国国内强大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大肆炒作所谓“产能过剩”论,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无法保持价值链高端地位,真正意图是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以不正当手段维护其在全球产业链中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以 “产能过剩 ”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阻止中国质优价廉的新能源产品进入全球市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会阻碍全球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中方希望有关国家保持开放,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环境。

摩洛哥在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走在非洲国家前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近期还提出 “绿氢产业摩洛哥方案 ”,努力成为地区绿氢发展中心。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在中摩合作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企业建设的努奥二三期光热电站,为超过100万户摩家庭提供着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投资摩太阳能、风能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我相信,中摩拓展新能源领域合作优势互补、正逢其时,两国合作一定能够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中国新能源优质产能将继续造福包括摩洛哥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