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7月1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开胡波代表关于加快探索清洁能源、算力、碳交易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青海特色算力服务”的建议。
胡波代表指出,开展绿电交易和溯源认证,为信息服务产业链企业降低碳关税,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出海;加快推进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破解因省内负荷增长缓慢造成绿电就近消纳能力有限的难题。
基于上述原因,胡波代表建议,提高光伏“自发自用”功率上限,从当前的40MW提高至100MW(一万柜对应光伏规模在134MW以上),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方自主投资建设光伏,自主经营,降低综合成本;考虑到青海省地域广袤,扩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地理距离限制,从200公里范围扩大至500公里,以便区域中心(西宁等)的数据中心与光伏规模发电区域(海西州等)的有效联动。
详情如下:
关于加快探索清洁能源、算力、碳交易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形成“青海特色算力服务”的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成为信息能量一体化的新基础能源。伴随算力规模爆炸式增长,如何平衡数据中心“快发展”和“高耗能”之间的矛盾成为关键问题。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冷凉干燥,大数据中心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青海清洁能源富集,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打造立足西北、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双碳”战略的牵引下,将低碳技术与信息通信领域进行融合探索,一定会为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开展绿电交易和溯源认证,为信息服务产业链企业降低碳关税,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出海,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开展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的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有助于青海释放发展潜能,提升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青海份量”。我们应加快推进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破解因省内负荷增长缓慢造成绿电就近消纳能力有限的难题,并通过降低信息服务成本促进落实“数据援青”,形成“青海特色算力服务”。为此,建议如下:
建议一: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和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为绿色算力发展提供政策倾斜,降低“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门槛。一是提高光伏“自发自用”功率上限,从当前的40MW提高至100MW(一万柜对应光伏规模在134MW以上),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方自主投资建设光伏,自主经营,降低综合成本;二是考虑到青海省地域广袤,扩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地理距离限制,从200公里范围扩大至500公里,以便区域中心(西宁等)的数据中心与光伏规模发电区域(海西州等)的有效联动。
建议二:加大在绿色智算研究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发挥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联盟的作用,加快构建绿色智算“联创体”,申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营造良好的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融资和投资环境,促进绿色智算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地,高效开展“数据援青”。
建议三:加快推动碳汇与绿色算力、绿色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发展。一是提供政策或资源支持,加快省内算力基础设施企业开展符合欧盟等国标准的碳认证、碳足迹工作,对接国家贸易规则,推动出口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降低碳关税,提升企业效益;二是探索开发符合欧盟等国标准的“绿算碳金融产品”,由相关组织为使用该产品的单位发放证明,并与欧盟等国的碳汇交易挂钩,提升青海绿色算力的竞争力。
提出建议代表:胡波188097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