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7月5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39号代表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39号代表建议是胡晓非提出的《关于探索建立我省碳普惠体系的建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表示,下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积极引入区外优质清洁电力,在保障省内新能源消纳基础上,通过省间通道争取多购入清洁电力,推进陕西—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尽快开工,同步落实配套新能源电源,积极推动内蒙古至华东特高压直流项目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中期调整。
复函明确,探索分布式光伏、生物质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机制,研究绿电绿证交易与碳市场交易衔接机制。支撑政府建立绿电绿证抵扣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核算办法,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不纳入企业能耗双控考核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等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
详情如下: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39号代表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胡晓非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探索建立我省碳普惠体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始终重视碳普惠工作,把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作为碳市场建设的重要补充和重要手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温室气体排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调查研究。制订《碳普惠调研工作方案》,厅领导带队赴四川、上海等地调研碳普惠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学习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探讨解决工作难点问题等,形成调研报告。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制订印发《安徽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管理运维体系、征集开发体系、多元消纳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顶层设计的完善,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降碳增绿、人人共享”的碳普惠建设体系的目标。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成立以厅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厅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
对碳普惠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保障,对有关单位职责予以明确,合力推动碳普惠体系建设。
四是强化试点先行。选择居民节能减排意识强、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合肥市开展试点,推动合肥市制订试点工作方案,按程序招标建设碳普惠平台,目前市级碳普惠试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碳普惠体系机制。将碳普惠作为碳市场的补充手段激励和引导更多行业、全社会参与“双碳”工作。继续完善碳普惠体系建设,适时编制《安徽省大型赛事活动碳中和指南》等标准,结合合肥市高新区工作碳积分等相关工作,推动合肥市出台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方法学体系建设、应用场景开发等工作,探索开发工业、居民等市场各类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响应等碳普惠场景。同时,加强碳普惠试点工作宣传,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自愿低碳减排行动。
二是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积极引入区外优质清洁电力,在保障省内新能源消纳基础上,通过省间通道争取多购入清洁电力,推进陕西—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尽快开工,同步落实配套新能源电源,积极推动内蒙古至华东特高压直流项目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中期调整。
三是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潜力。探索分布式光伏、生物质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机制,研究绿电绿证交易与碳市场交易衔接机制。支撑政府建立绿电绿证抵扣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核算办法,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不纳入企业能耗双控考核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等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
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抢抓“双碳”发展机遇,深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实施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构建有利于节能降碳的产业布局。支持开展现有产业节能减污降碳治理技术和路径研究,推动相关科技装备研发和溯源方法研究。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处
联系电话:0551—62372373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