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浙江海宁市政府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该答复文件针对陈燕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设海宁市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海宁市发改局表示,海宁市发改局制定《海宁市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任务清单(2024-2025年)》,梳理海宁市能源投资项目清单,不断推进新能源建设,提高新能源占比,向新能源自立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海宁全域新能源装机超200万千瓦。持续扩大空调、充电桩等柔性可调负荷资源池,布局V2G双向新型充电桩50座,试点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应用场景。推动用户侧新型储能建设,实现可控资源快速增长,力争迎峰度夏前新增5万千瓦用户侧储能。
详情如下:
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陈燕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海宁市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于全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心与支持。对于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会同市供电公司、长安镇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海宁市依托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和全省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试点优势,用好示范区人均光伏装机容量达全省平均水平25倍这一基础,重点聚焦长期以来面广量大的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稳定性不足、安全性不够、调控度不高、预期性不详”等共性化痛点难点,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合专班攻坚破难,系统重塑、算力赋能“源、网、荷、储”一体协同模式,实现全域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有效弥补传统电力系统“用电端负荷飙升、发电端供不应求、企业端成本偏高”等短板,可持续化实现“电等发展”取代“发展等电”,有力服务用电高峰电力保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企业用能降本增效。建成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列入《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2023年新牵手西安交大战略合作共建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改革成果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形成《新能源设施建设管理规范》等19项制度成果和《海宁县域数智新型电力系统(新形态配电网)示范建设的路径探索》等20项理论成果,申请专利58项。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保持资源总量增长。制定《海宁市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任务清单(2024-2025年)》,梳理海宁市能源投资项目清单,不断推进新能源建设,提高新能源占比,向新能源自立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海宁全域新能源装机超200万千瓦。持续扩大空调、充电桩等柔性可调负荷资源池,布局V2G双向新型充电桩50座,试点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应用场景。推动用户侧新型储能建设,实现可控资源快速增长,力争迎峰度夏前新增5万千瓦用户侧储能。
(二)推进政策市场突破。向上力争省级新型电力系统配套市场机制建设试点示范,成立电力市场化交易海宁服务站,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中长期电力现货交易、绿证绿电交易等。开展县级辅助服务交易机制研究与建设,以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型能源科学有序开发建设,并逐步引导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商承担必要的新能源消纳社会责任,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全市公共建筑楼宇在能源、生态、建筑、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低碳(零碳)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办公楼宇海宁样板。
(三)加快电力大脑迭代。加快推进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项目,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迭代完善系统场景功能,实时评估配网运行状态,在新能源消纳、故障快速恢复、电力电量平衡等场景下,智能生成资源调控策略。依托西交大研究院与各科研机构,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虚拟惯量支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研究及应用落地。构建海宁社会资源聚合商平台,汇聚用户侧储能、充电桩等海量资源,发挥可控负荷集群规模效应。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欢迎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于洪月,联系电话:18267327718)
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