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电网的稳定性正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挑战。近期,博时储能频繁收到客户咨询,聚焦于能量立方系列储能产品在构网型储能中的应用。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行业对构网型储能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它不再只是电网的辅助选项,而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级刚需。
2023-2030年中国构网型储能市场规模
(单位:GW)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2024年11月
要理解这一转变,需先厘清两类储能的本质差异。“跟网型”储能又称为“并网型”储能,其特点是依赖电网的频率和电压信号进行控制,储能系统会跟随电网频率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输出,这种储能系统主要用于调节电网频率和电压波动。
构网型储能是指具备自主生成电网能力的储能系统,在没有外部电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构网型储能在孤岛模式下尤其重要,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独立构建电力网。
构网型储能的崛起并非偶然。政策驱动已为其按下加速键,国家层面明确要求大幅提升构网型储能装机占比,地方政策亦密集加码;更关键的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让构网型储能的投资价值从理论走向现实,经济性拐点已然到来。
面对这一趋势,博时储能能量立方系列产品凭借“快、稳、省”三重优势成为市场焦点。其自研EMS系统可实现行业领先的响应速度,在电网波动时如闪电般介入;搭载的A类电芯与智能风冷技术,即便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精准温控,确保循环寿命与稳定性不打折扣;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与“设备+运维”全包模式,更将投资回报周期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
市场的热捧并未让博时止步于产品迭代。在技术纵深层面,博时与浙江大学正联合研发固态电池技术,探索更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同时在产能布局上,高度自动化的超级工厂即将投产,结合智能化供应链体系,大幅缩短交付周期,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落地保障。
博时的选择始终清晰:不做全链路的苦行僧,只做生态位的解题人。 在构网型储能这一核心战场,博时从未追求产业链的全盘掌控,而是聚焦电网安全的本质需求——以技术创新破解调频与稳定性难题,以高效交付重塑客户体验。
正如博时总经理姚旺所言:“我们坚信,储能技术的突破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手,博时愿与行业伙伴携手,为构建更安全、更绿色的能源网络贡献力量。”值此契机,博时储能诚邀您于2025年3月24-26日,莅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展位号1C-889),现场交流能量立方系列产品的技术细节,共探储能未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