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中卫市宣和镇工业园区内,一座占地面积54亩的储能电站正与当地风光资源协同运行。作为2022年全国最大投运的最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穆和储能电站自并网以来,通过技术创新与高效运营,当前综合能量转换效率仍达到95.37%,持续验证共享储能模式的经济性与社会价值,为全国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标准化参考。
技术突破:以创新驱动效率提升
穆和储能电站自主研发动态均衡控制技术和多级温控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液冷储能系统电芯导热性能、液冷板热传导效率,以及电池内阻、SOC(电池电荷状态)、SOH(电池健康状态)的精准调控,显著降低能量损耗。运行数据显示,电站充放电过程能量损耗控制在8%以内,较传统储能系统效率提升约10%。基于技术实践,电站完成《一种电芯温差小的电池组件》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行业提供了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延长使用寿命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穆和电站在电池组件集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规模效益:经济与社会价值双优
穆和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00兆瓦/400兆瓦时,由58个储能单元组成,年消纳新能源电力1.33亿千瓦时,相当于1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通过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电站有效缓解西北地区弃风弃光问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超30%,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3万吨,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带来显著效益。
作为福建公司践行“闽宁协作”的示范项目,宁夏穆和储能电站不仅推动宁夏电网清洁能源消纳,更以实际运行数据证明了共享储能模式的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