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20周年
躬耕不辍,以实干作答
近年来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
积极推动交通与能源的绿色融合发展
率先擘画并实施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
系统性蓝图
让阡陌交通插上新能源的翅膀
日前
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
正加速推进
标志着公司在交能融合领域
从“点状探索”迈向
“全面铺开、应建尽建”的新阶段
绿色融合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速
储能规模新纪录
济泰高速开启能源“自给自足”模式
2025年6月16日,作为山东省储能容量占比最大的高速交能融合项目——济泰高速交能融合项目(供用电系统节能降耗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继山东枣菏高速公路绿色能源融合项目后,公司的又一重要实践。
它有多牛?
作为山东储能界的“扛把子”,用“光伏发电+大容量储能”的组合拳,目标直指——高速公路100%绿电自洽。
效果图
开工两个月,它将进度条直接拉满:泰山北收费站光伏支架已全部安装完成;泰山东服务区光伏支架和光伏车棚基础建设已顺利完成;大地隧道北段工程顺利通过安全性评价和涉路施工评审,现已完成引孔及打桩作业;现组件已全面到场,标志着泰安段施工进入全新阶段,泰安段5个收费站、服务区及大地隧道口——光伏组件安装工作即将完成。
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约3.96兆瓦,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约442万度,相当于点亮1.2万个家庭一年的灯火通明。年节约标准煤约1330吨,足足能装满30节重型火车皮。减少碳排放2174吨,相当于种植11.8万棵树木。
打造全生命周期零碳样板
济商高速(济宁段)从出生就“绿”透
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从“出生”(规划建设)就自带太阳能板和“智能电网”。这就是于今年6月18日正式开工的济商高速(济宁段)交能融合项目。
它有多特别?
该项目是公司首条“高速公路+新能源”同步建设的开山之作。路在修,绿色能源系统也在同步装,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集成光伏发电、微电网系统等新能源技术,实现建设期与运营期双阶段降耗,树立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的行业新标杆。
目前,项目建设正高效推进。在金乡西服务区屋面,建设者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光伏组件最后的安装工作。阳光下,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板熠熠生辉,屋面光伏组件已100%安装完成。服务区光伏车棚建设进度已达80%,钢结构骨架已完成架设,组件正有序安装,建成后,将为新能源车辆提供便捷的“光储充一体”绿色服务。在马庙收费站,光伏组件安装进度过半,建设者正在屋顶精准固定每一块光伏板,确保高效发电。项目地下电缆敷设已全线贯通,为后续电力高效输送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建成运营后,金乡西服务区将成为“绿色超充补能驿站”,预计年均发电量约114万度,年节约标准煤约348吨,节约二氧化碳约561吨。
绿色能源革命正当时
田西高速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标杆
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和收费站,像装上了永不停歇的“绿色能量引擎”!白天“吃”太阳,晚上“吐”绿电,一年365天不断电、零排放。今年8月1日开工的田西高速交能融合项目(光伏发电与智慧系统改造工程)更是有点“高级”——在八渡收费站、八渡服务区(南/北区)、西林收费站、西林服务区(南/北区)6个站点同步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实现“自发自用、100%绿电覆盖”的智慧闭环。
它有多智慧?
白天,光伏发电直接“喂饱”高速用电,富余电力存进“能量银行”(储能系统)。黑夜,储能系统释放电力24小时不间断输送清洁能源。配备6套“微电网”智能大脑,实时优化各站点电力分配,就近高效接入电网调度。
日前,站在西林服务区(北区)屋顶,眼前是一排排整齐划线的光伏支架基础,建设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模板加固——光伏骨架基础及预埋件已全部浇筑完成。在八渡服务区(南区),推土机的轰鸣声与施工指令交织成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地面光伏区已完成土方开挖,支架基础定位、模板安装均已完成。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639万度,够1万7千多个家庭使用一年;每年可减碳超3143吨,可装满40节重型火车皮;可节约标准煤约1949吨,相当于种下17.4万棵树。
不止于济泰、济商、田西高速
在巴万、内遂等多条高速公路上
葛洲坝集团深耕交能融合项目
“绿色铁骑”正在纵深推进
“节”尽所能,争当“碳”路先锋
下一步
公司将以更坚定的步伐
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纵深推进全产业、全链条
绿色低碳发展
为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持续贡献坚实的“葛洲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