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技术 » 正文

中国能建入选+7!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日期:2025-10-10    来源:中国能建

国际新能源网

2025
10/10
14: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中国能建 储能系统 新能源技术

近日

国家能源局发布

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中国能建所属企业参与研制的

7项技术入选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是对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的权威认证。本批共有82项技术装备入选。该评定旨在持续推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加快能源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切实保障关键技术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7a445cbf7f57471c72d88ce8d10fd26e.jpg

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研制的新型宽负荷超高效快调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煤电机组应用于国能常州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发展超高效、快调节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选择。该项目首次运用百万机组高效供热柔性回热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能效;首次集成“多路分仓+储能粉仓”技术,大幅增强了机组运行灵活性;首次实现百万千瓦机组全工况自适应启停,并配套应用实时健康评估技术,提升了运行智能化水平。此外,项目还成功开发二次再热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控技术及深度调峰快速变负荷安全保障技术,全面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acd08493a832a80b76b2e88c332fe384.jpg

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研制的1000兆瓦级高效、灵活、超大流量双抽热电联产机组应用于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厂2×100万千瓦煤电联营扩建项目。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该机组凭借集中供热、高效灵活和强力调节等特点,为煤电的清洁高效应用拓展了新路径,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导向与新型煤电发展要求。该技术可充分满足清洁取暖、工业热负荷等需求,适用于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也可在西北沙漠、戈壁、荒漠、采煤沉陷区风电光伏基地,以及西南水电富集地区,作为支撑调节电源;同时还适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电力供应紧缺区域,承担兜底保障功能。


1dc3eecdb8a96b929d241d02686788a2.png

中国能建西北院参与研制的高海拔区域燃用高碱煤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深度调峰机组应用于青海华电格尔木一期2×660兆瓦煤电工程。项目直面2820米高海拔环境与准东高碱煤燃烧难题,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锅炉采用高效超超临界参数,具备全烧高碱煤能力,无需掺烧高岭土,机组调峰范围宽达19%THA至100%BMCR。研发过程中,项目攻克了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炉内燃烧防结焦与低氧稳燃等技术瓶颈,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参数最优、全燃高碱煤的超超临界机组。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支撑“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和安全运行,显著提升高海拔地区电网稳定性,为我国高海拔、难燃煤种地区煤电建设提供重要技术示范,对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a69adb7b2badf505f19ef8e067fb5188.jpg

中国能建华北院参与研制的百万千瓦凝抽背热电联产机组应用于河北京能涿州热电扩建项目2×100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工程。该项目由中国能建华北院设计,建设两台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热电联产机组,是目前国内单机供热能力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该装备为世界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带自同步离合器百万千瓦级超大流量供热抽凝背发电机组,通过在百万机组中应用自同步离合器、低压缸前置、复杂轴系等创新技术,使机组具备纯凝、抽汽、背压三种运行模式。汽轮机采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通流技术,成功实现汽轮机乏汽全利用和低压缸安全硬切除,在保障机组本质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机组最大采暖供热能力达1790吨/小时,居行业领先水平,可集中高效保障北方地区供热需求。该项目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大规模热电联供探索出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是煤电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1840a71fb96363dd51eb815a355d8405.jpg

中国能建广东院参与研制的±525千伏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纤复合直流海底电缆系统应用于阳江青洲五、青洲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和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该海缆系统是为破解海上风电大规模、远距离送出难题而研发的关键成果,采用2500平方毫米超大截面导体,年输送电能可满足12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系统通过超厚绝缘超洁净挤出技术和±525千伏直流海缆工厂接头,攻克超大长度连续制造难题,有效提升电缆绝缘性能。该海缆是当前世界上在建±500千伏电压等级中输送容量最大、长度最长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柔性直流海缆,代表了行业最高制造难度。其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海缆产业链协同创新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对推动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a39ed9628c1c7520fabfa72d536c3b51.jpg

中国能建广东院参与研制的百兆瓦级大容量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首次应用于全国最大的半固态电池级联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广东华电汕尾华侨管理区新型电化学储能电站。该项目总规模达200兆瓦/400兆瓦时,建成后将作为粤东重要的海上风电登陆点,为电网系统调峰提供关键支撑。该储能系统基于新型固态电池、百兆瓦级复合型变流器及系统主动安全技术,提出了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系统原创技术路径。经技术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547ecddcc0594aad652247c5d8ffc712.jpg

中国能建浙江院参与研制的1000兆瓦级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一次再热发电机组应用于华能玉环四期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50℃及以上高参数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及示范”的示范项目。其所采用的650℃高效超超临界技术,是对能量转换链条的全面重构,通过攻克热力系统设计、高参数机组高效灵活安全运行等共性关键技术,打破传统燃煤发电的热效率瓶颈,实现“用更少的煤发更多的电”。该技术从材料选用、热力性能分析、主机研发、系统优化等方面均开展了系统论证,预计每发电一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8千克。目前,华能玉环四期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建成后,不仅对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具有深远意义,还将为我国高温材料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