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惠及每一位苏州市民。为破解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的难题,苏州市自去年开始就启动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内容涉及工业、建筑、照明等多个节能潜力巨大的重点领域。十大节能工程包括:逐步淘汰10吨以下小锅炉;推进能效电厂建设,确保每年节电8-10万千瓦时;在城镇以上所有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执行节能50%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率先在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探索使用燃料电池、乙醇汽油、天然气等新能源;采用高效制冷(热)、送水和送风技术,改造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等。
苏州市环保局的负责人表示,对于苏州市民来讲,“污染减排”是一件看得见、“闻”得着的实事,以COD和二氧化硫减排为例,去年苏州市确定了235个减排项目后,全年共削减3.28万吨的COD和6.45万吨的二氧化硫,这是苏州市“清洁蓝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工业污染、服务业废气排放的减少有着直接的正比关系。此外,苏州积极地利用科技推动减排、推广废水回用技术,也切实地让市民体会到了周围环境的改变,居住在望亭发电厂附近的市民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时常能闻到一股怪味,现在即使走进厂区内,气味也淡了许多,这一切都归功于该厂新建了一台60万千瓦等级的超临界燃煤机组,机组同步安装烟气脱硫和脱硝装置后,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低于国家环保排放要求,并且废水也实现零排放。
据统计,通过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苏州市预计可以带动GDP能耗水平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今年,苏州市还将出台《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办法》和《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资金管理办法》,在减排补贴上市本级安排1000万元减排专项资金,另外还安排了奖励金,对减排完成情况好的部门、工作人员、企业法人实施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实行重奖,利用经济杠杆进一步推动减排工作。
环保投资——将难闻的气味拒之门外。家住吴中区的张女士过去每天开车回家,在途经南环高架路段时都能隐约地闻到一股臭鸡蛋味,这股味道的来源就是位于南园桥附近的老苏化厂,但从去年9月份开始这股臭鸡蛋味终于闻不到了——市区最后2家大型的化工生产企业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相继停产,这是苏州近年来实施环保投资中最重要的一步。据介绍,去年苏州市共依法关停各类污染企业316家,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方面,苏州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以江苏苏化集团为例,由于该厂年代久远不少设备已经落后,近年来该厂涉及环保方面的硬件投入已超过了6000万元,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的运用,使该企业的实际年污水排放量仅为7.2万吨,远低于老厂的1350万吨,特别是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指标,可以削减到50吨,只有老厂的二十分之一。
去年,苏州市全年还拒绝了各类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的项目550多个,投资额达215亿元,拒批的投资额已达到了整个“十五”期间的1.6倍,有效控制了新增污染源,在保持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环境效益。去年全市还新增了100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新增ISO14000认证企业600家,清洁生产审计180家,完成废纸造纸零排放技术改造项目5家,循环经济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日渐明显。
天空更蓝、噪音更少——打造“天堂”般的人居环境。今年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家住胥江路上的居民却不再像往年那样烦心,因为多年来一直困扰他们的油烟、噪音问题在今年年初时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原来,胥江路边过去曾有一家小尾羊火锅店,店里排出的油烟、炒菜时的噪音令周边居民难以忍受,环保部门获悉后便多次对这家火锅店进行了整改:将原来靠居民区的窗口封闭,厨房移建到沿马路的一面,对油烟净化装置进行了更新……如今经过“变身”后,不仅周边居民拍手称快,火锅店自身也得以继续发展。
类似的环境改造工作近年来在苏州市随处可见,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后,环保部门重点对水、气、声污染源开展了清理整顿,千方百计地为广大市民创设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2007年至今,苏州共实施环境治理工程140多项,牢牢掌握了环境保护的主动权,目前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已达到86.3,同比增长1.48,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百分比达到95.29%,其中,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比2006年时增长了2天;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氨氮参与评价的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50.0%,较2006年都提高两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83%;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维持在54分贝,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