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资产面临重新溢价,金融版图随之悄然改写,与之相伴的还有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伴随金融危机恐慌心理的蔓延,影响金融危机的因素扩大。能源安全,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密切关注及深入研究的课题亦被提上议事日程,世界各国从保护国家安全角度,制定和调整本国的能源战略。
在日前召开的能源与金融世界论坛上,金融危机和能源安全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良好金融生态将是能源安全优质土壤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各个领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能源行业也不例外。金融危机蔓延致使国际石油价格漂浮不定,金融和能源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院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表示,“能源和金融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和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保障全球能源和金融安全,国际社会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新的能源和金融安全观。”
在新的能源金融浪潮中,能源和金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加强能源与金融的国际、国内合作已成当务之急。能源与金融密切合作同时需要多方面的环境支持,良好的金融生态将是最优质的土壤。
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是“危中有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许永发也表示,这次金融风暴对石油行业有许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包括需求、融资及全球范围内企业格局和市场格局。全球石油需求减少给石油生产带来一定资金压力,世界石油行业将会出现新一轮整合态势,但对中国石油行业影响有限。石油企业可从长远考虑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讲求投资效益和投资方式。
建立对话机制保障能源安全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暴跌,油价波动如此强烈,对各国能源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油价不仅关系经济稳定增长,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中国奉行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政策,愿意就能源政策对话和协调、能源勘探和使用、能源技术研发和转让等方面与各国一起努力,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著名经济学家蒋正华介绍,多年来不断大幅度增加能源投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加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增长率达到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产量2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比1978年增长3.1倍。“建立对话机制,保证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平衡,以合作保障能源安全,这是中国提出的能源问题解决之道。”蒋正华说。
能源技术创新降低依存风险
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表示,我国鼓励能源创新。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能否突破能源领域科技瓶颈的束缚,是决定能源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将把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从1981年到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3.39吨标准煤下降到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我国政府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这些数字既反映了我国节约能源的巨大潜力,也表现出我们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产出的愿望和决心。
为此,我国将进一步把节能技术作为能源技术发展的优先主题,重点攻克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同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包括鼓励创新洁净煤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升能源装备制造水平,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先进适用能源技术的产业化。
蒋正华介绍,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很快,风能利用的年增长率约为25%,太阳能发电为20%,我国这方面的发展也有相应增长的速度。危机促进改革,危机带来机遇,经过危机的洗礼,我国的能源金融将走向更加健康、强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