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晶体硅光伏产品作为切入点,以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目标市场,今年12月,杭州正泰太阳能科技将启动其第一条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线,该中试线采用非晶加微晶工艺,据悉,初期产品稳定后的转化效率将达到9.3%,并定下了短期内转换效率到达10%的目标。正泰太阳能董事总经理杨立友博士表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规模,正泰希望走在中国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列。
SI China:面对大量涌现的太阳能电池企业,这种快速扩展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立友:光伏作为将来改变能源结构的一种新能源,任重而道远,薄膜太阳能光伏产品是下一波的重头产品。光伏是一个对成本非常敏感的产业,特别适合在中国做,中国制造在低成本、高性价比上已经为世人所公认。受国内经济调整的影响,很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他们也在寻找新的出路和机会。但也有负面的情况,无序的投资,造成浪费,或者在没有技术的支撑,竞争力不强,实力不大,盲目进入。总体来说,更多企业的参与会对产业有积极作用。
SI China:能否从晶体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角度,谈谈两者的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杨立友:市场的需求与光伏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需求产生限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从晶体硅产业化进程、转换效率、生产制造水平来看,中国的光伏市场是紧贴着国际光伏市场的。但晶体硅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从技术层面来讲,今后的发展速度会减缓。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最早发明是在1976年,在市场热切需要新一代的产品、更高的性价比、更低的成本来满足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时,薄膜太阳能电池明显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其前景非常广阔。
市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利润率接近50%,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约为20%。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受多晶硅产能的释放,成本也会下降,但薄膜电池的最终成本还是会低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SI China:对于主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正泰来讲,薄膜太阳能电池业务的进展如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业务在未来扮演怎样的角色?
杨立友:晶硅产品目前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也是比较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具有起步快、市场接受好的特点。正泰通过选择晶硅作为切入点,很快地进入光伏市场,建立自己的客户群体,这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帮助。薄膜电池业务还在筹备之中,技术已经基本准备好,为非晶微晶叠层的太阳能薄膜电池,正泰是全球范围内比较早进入高端多结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制造商,国内目前大部分进入薄膜电池行业的企业都会选择单结非晶作为起点,工艺也比较简单。非晶微晶叠层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但产品功能更好,产品转换效率将会更高。初期的薄膜产品稳定后的转化效率为9%左右,在很短的时间内,期望通过工艺改善能达到10%。
我们团队的成员在薄膜这个领域里有很好的经验,具有多年的技术背景,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将在国外的薄膜经验和技术转移到中国来,并且把它做好。同时和最好的设备公司进行合作,将最好的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结合团队在工艺技术的优势,在我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实现,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转换效率。
SI China:请你谈谈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杨立友:我认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很小,中国更应该在这个时机崛起,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我就曾提出过:中国要从低级加工行业中跳出来,积极地进行结构性的转型,而今后新能源在世界经济结构中是一个非常举足轻重的行业,太阳能光伏是一个相当好的切入点。因为这个行业特别适合中国做,并且中国和世界的技术差距不大。
SI China:能否谈谈正泰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蓝图?
杨立友:今年12月初,我们的第一条中试线进行安装调试,明年初有自己的产品。初期,产量不会太多,首先在转化效率上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量产生产线预计在明年Q1末Q2初进行安装调试,明年年中实现量产。这是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后,正泰将尽快扩大规模,产能在2009年将达到60兆瓦的规模,在2010年实现180兆瓦,2011年后规模将持续扩大。这种发展当然也会受到一些实际情况的调整,如果市场需要更多的产能,我们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些。今后3-4年中,估计产能将逐步调整到300-400兆瓦的水平。
我相信,到2011年正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在中国整个高端薄膜市场上占相当大比例,达到或超过20%。在一段时间内,薄膜市场会从低端薄膜会向高端薄膜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利用初期累积的产能优势,在产业规模化的进程上走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