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伴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多晶硅市场需求猛增,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飙升。然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订单迅速减少,多晶硅价格痛遭“腰斩”,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但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提前过冬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将促进多晶硅行业重新洗牌,更好地迎接下一轮黄金时期的到来。
多晶硅市场调整期提前到来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尤其是对处于上游的多晶硅材料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前两年多晶硅建设热相比,今年9月份以来行业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在多晶硅价格方面,今年9~10月期间,由于受多晶硅产能和产量陆续扩大和预期价格下跌的影响,多晶硅现货从上半年的400美元~500美元1公斤已下降到250美元~300美元1公斤。而目前更是降到了200美元以下。
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杨德仁分析说,多晶硅价格过高严重违背了价值规律,价格下降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金融危机加快了这个步伐,原本预计2010年会出现的情况提前出现。他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使太阳能终端应用市场采购计划往后拖延,市场呈现疲软态势。以德国、西班牙为例,这两个国家的市场占欧洲的60%以上,而2009年他们的采购计划比今年降低了大约40%~50%左右。此外,欧元对美元汇率大约下降了20%,而国内的订单很多是以欧元计算的,因此企业利润自然而然下降了。他强调说,企业的资金困难和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后遗症”,大企业的扩产计划,小企业的融资计划都搁浅了,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即使金融危机过去了,多晶硅价格也一定会降下来,一定要回归到其本身价值。明后年多晶硅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多晶硅价格再回到2000元-3000元1公斤的可能性不太大。”杨德仁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光春表示,国外高纯多晶硅材料的制造成本在每公斤40美元左右,国内的制造成本约在每公斤80美元左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在目前情况下,国内的多晶硅材料价格即使在每公斤1000元,多晶硅企业仍有很好的利润,只是没有了售价每公斤3000元时的暴利。现在多晶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是一种理性的调整,将有利于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严大洲告诉记者,金融海啸对多晶硅行业的影响巨大,可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是“猛”,一个是“深”。
说它“猛”,因为今年8、9月还没有什么感觉,到10月完全变了;而说它“深”,是它受全球经济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说,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甚至6月才可能见分晓。但对多晶硅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时机,因为太阳能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中最富前景的产业,所以,对已投产并有良好基础的多晶硅企业,可调整发展脚步,苦练内功,稳定系统,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应对市场变化。对人才资金实力雄厚的在建多晶硅企业,借市场萧条、原材料价格低迷之际,用低成本完成项目建设,等待经济复苏;对无技术保障、无人才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宜借此机会,调整发展方向,尽可能减少损失,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兼并重组。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危机的到来会使多晶硅行业中的企业倒掉一半,一些中小企业很难渡过明年。但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多晶硅还是会短缺,因此发展硅产业是必然的,不能因为短暂的金融危机使多晶硅价格下跌或者有些企业停止运转,就不发展这个产业了。由于太阳能光伏产业自身特点,特别是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和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太阳能产业还将迎来蓬勃的发展期。
官产学研用联合推动产业发展
至于如何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特别是多晶硅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和企业必须进一步联合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产业联盟,提高多晶硅产业的进入门槛,产学研用联合促进我国多晶硅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杨德仁表示,新上的企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能耗,二是污染治理。其实,多晶硅并不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只有做不好才会造成污染。他解释说,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资金不投入,二是技术达不到水平。为此,国家应该加强规范,把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淘汰出局。杨德仁表示,国家应设立重大专项,引导大学和研究所进入这个行业,由大的研究所做小试,将成果带回到企业,再由企业做中试和产业化。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光春告诉记者,国内太阳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联合攻关是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建议国家应该牵头搞一个千吨级的企业,国家支持一部分资金,由参与的企业进行投资,把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集中起来,共同开发,技术对参与企业开放,这样可以避免各个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减少资源浪费,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介绍说,无锡尚德准备联合硅材料、硅片、电池及组件、设备以及金融等上下游企业联合参与大型光伏电站招标,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一个理性的利润,以此来大幅降低光伏电站的成本。他表示,无锡尚德的奋斗目标是在2012年把光伏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1元,那时这个市场就会真正启动了。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葛飞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很长,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每个环节上的优秀企业参与进来,走联合研发和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对企业来讲,最核心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他强调说,多晶硅企业要适当开放,每个企业在技术、工艺、质量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长处,应该成果共享,整合资源。
国家应加快推行上网电价法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即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和最下游的应用都在国外。随着国内多晶硅项目的扩产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多晶硅材料瓶颈已经突破,不过在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应用上,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植力度。专家普遍认为应该出台《上网电价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示范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德、美、日是最早实施《上网电价法》的国家。近几年,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上网电价法》,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法国、韩国及中东各个国家等开始借鉴德国的《上网电价法》补贴政策来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太阳能光伏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以德国为例,德国《上网电价法》实施以来,2000年-2007年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投资超过150亿欧元,光伏生产线建设投资超过30亿欧元,自2000年以来光伏系统成本降低约25%。德国《上网电价法》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上网,电力部门必须收购,《上网电价法》实施超过20年,近期上网电价每年降低5%。德国在先后实施1000屋顶计划基础上,于2000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对光伏发电实施0.99马克/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在实施10万屋顶计划基础上,对光伏上网电价进行修订,以后每年上网电价下降5%,既符合实际,又符合上网电价法实施的目的。自2004年起,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光伏市场和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并拉动了其他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
通过“法规”让光伏发电进入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人们把建设光伏电站看做是上好的获利投资项目和对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贡献的项目。为此,专家建议,我国除在产业布局、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方面支持鼓励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外,还应尽早出台光伏应用补贴政策,培育我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