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从行距、间距、高度都是比着尺子量;施肥,从时间、品种、剂量都对着单子操作。记者日前在陵县后寺村大棚里看到的这件新鲜事,是山东省德州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个缩影。
“发展生态经济,就要以最小的资源代价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在整体上全面发展,在空间上
协调发展,在时间上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经济结构优、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环境生态美的科学发展之路。”德州市委书记雷建国这样阐释道。
太阳能推广成效显著
被称为“中国太阳城”的德州市,日前开始实施太阳能应用立体化推广计划,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应用太阳能。2008年年底前德州市区主要交通干道、新建道路路口交通信号灯都逐步改造成太阳能信号灯,主要道路、公园、景区照明景观灯也将更换为太阳能灯。
近年来,德州积极探索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德州开展太阳能利用“百万屋顶”计划,推进建筑应用太阳能进程。如今,德州市城市中心区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80%以上,推广太阳能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目前,德州共有太阳能及相关企业110余家,年生产太阳能热水器3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2%以上;太阳能光电路灯已安装到全国几十个城市和地区;光伏发电系统即将进入意大利罗马。
清洁能源进村入户
德城区常王村王凤荣的厨房里格外整洁,她一拧秸秆气阀的开关,灶头上顿时蹿出蓝色的火焰,不到20分钟一顿饭就做好了,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呛人浓烟。
村支书王兆举介绍,常王村自从建起秸秆气化站后,200多户村民都用上了秸秆气,每天只花几毛钱就可做熟三餐,每户1年可节省能源支出四五百块钱。
曾几何时,“不出村落,在家门口天天洗上热水澡”是几代农民的梦想。如今,便民太阳能集体浴室正如雨后春笋般落户德州农村。德州经济开发区与企业联手实施太阳能“进村入户”工程,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经营者自筹的方式,建设太阳能集体浴室。现已建成100多个太阳能集体浴室,近10万村民享受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阳光沐浴”。
近年来,德州市积极推进沼气、秸秆综合利用、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农村的普及。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已建户用沼气池2.1万个,秸秆气化站8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9%。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万多户、6万多平方米。
新能源利用渐入佳境
沼气不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还进入了企业中。乐陵希森集团利用沼气发电让人印象深刻:企业把牛粪和屠宰的加工废弃物集中起来,生产成沼气用来发电,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节约了能源。该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大型沼气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日可处理粪污75吨、屠宰污水100吨,日发电量5100千瓦时,满足了企业的用电需要。
“在能源利用上,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环保账、节能账、长远账。新能源的应用让四者得到了完美结合。”德州市市长吴翠云如是说。
近年来,该市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注重按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组织生产,提升农业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先后实施各类农业标准34项,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86个,68个产品获得国家认证,认证和示范带动面积达430万亩。
如今的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政策的制定、项目的选择,还是土地的利用,都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风生水起”,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