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提出对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技术的扶持政策后,这已经成为了业内的热点话题。就在我们热烈讨论应该如何发展电动车时,业内也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声音。真理是越辨越明的,况且面临这个也许是中国汽车业最后的机会时,我们更应慎重。
由此,新浪汽车独家专访了业内资深专家杨嘉林。杨嘉林曾以高级技术专家的身份在美国福特汽车工作约十五年。
新浪汽车:您认为未来的新能源之路是电动车吗?
杨嘉林:是的,我认为未来最大的希望就是电动汽车,如果蓄电池技术能过关,以后甚至不会再有燃料电池汽车了。一般都觉得电动车下一步是燃料电池,其实不一定。未来最可能实用的转换能源是电。电是高品质的能量,用电直接驱动汽车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而电解水制造氢气能量消耗很大,效率很低。当然,如果电动汽车不成功,就只能走燃料电池。
新浪汽车:我国的电动车技术最难的瓶颈是在哪里?
杨嘉林:其实电动车在技术上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电池,而电机等部分技术上很简单,要产业化的话,几年内就能实现。更重要的是另外的问题,就是电力供应问题?
新浪汽车:为什么这么说?
杨嘉林:电动汽车的成功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1,电池技术能不能过关。比亚迪的技术应该不错,但在容量和寿命方面,应该还有相当的距离。2,推广电动汽车必须要有大量的电力供应。就是说现在这么多汽车消耗能源的总量,也需要在未来生产大致相当或略少的电力。中国现在发电主要靠煤炭,这对环境的危害如何控制?要知道,用煤炭发电来驱动电动汽车,无论能耗还是温室气体排放起码要增加一倍以上。
新浪汽车:这两点是现在还看不清楚或解决不了的。
杨嘉林:是的。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建立在新能源产业化的基础上的,但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肯定地说,未来五十年内什么能源能代替石油。如果新能源都没有找到,就谈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交通能源的转型时间是个关键,如果十年之内就会转型,那我们可以放弃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研究,就研究新能源技术。但未来30年内世界主要依靠的还会是石油。我们可以猜测50年内什么是可以大量供应的新能源,但如果50年内交通能源转不了型怎么办?
中国在此前已经走了两个弯路,一个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一个是用粮食造汽车用酒精。不能再走弯路了。
新浪汽车:但现在全世界都在上马电动车,这似乎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了?
杨嘉林:我们过多地参照国外的情况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实,国外发展新能源的思路五花八门,各种想法的人多的很。国内对国外情况的报道经常有很大误差,造成误导。中国要在这个领域领先,就不能老看着外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逻辑。其实外国人经常走错路,不然通用、福特也不会走到现在的地步。美国最近通过的七千多亿美元救市法案,有相当多的资金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开发方面,其中有一点用于先进的电池,并没有谈新能源汽车。
汽车公司一定要重视燃油汽车的节能技术,这才是重中之重。美国汽车公司一直对传统节油技术不够重视,成天忽悠国会说我们在搞氢能源、电动汽车。其实电动车早就可以销售,上世纪九十年代通用福特就都推出了电动车,但电池有问题,没办法推广。现在,油价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就能看出来,美国汽车公司销量大幅下滑,竞争不过欧日。
新浪汽车:你是指现在最重要的是要重视燃油汽车的节能技术?
杨嘉林:是的。在燃油汽车的节油技术方面,全世界都还在努力。欧盟去年12月正式通过了二氧化碳的强制性法规,规定欧洲地区的车辆行驶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达到130g。而美国前年推出的新汽车平均油耗法规同样对车企的产品提出了平均耗油量的下降目标。这必将促使车企发展节油技术。
新浪汽车: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杨嘉林:我想讲一个故事,我在1965年下乡四清时,当地生产大队有一户农民,那年整个大队就他的庄稼长得最好。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大队什么时候播种是由县委统一布置的任务。但这个农户当时仍是单干户,他经常出去经商,什么时间播种自己决定。但正是因为此,他的粮食收成很好。而生产队的庄稼根据统一规定时间播种的苗都冻死了。所以,农民自己的农务事,你管他干嘛呢?
因此,我们的政府也不必自己来指出什么技术道路,只需给一个节能排放法规,对汽车的节能、排放水平进行强制要求,车企自然会去研究。而不能依靠少数人来建言走哪条道路,因为他们肯定要求政府支持他们自己的技术。
遗憾的是,中国现在基本上没有建立传统燃油汽车的节油核心技术,也没有这个领域的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