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倡建设新农村以来,在我国农村普遍应用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全国广大农村,沼气、秸秆利用等清洁能源建设正逐步升温,政府每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但从整体上看,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还远远不够。随着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的步步走高,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负担也随之加重,多少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清洁能源的益处众所周知,不但环保,而且能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能热水器来说,每台每年吸收热量所供应的热水,相当于150公斤煤、720度电、90立方天然气产生的热量,可带来现金500元的经济效益。满足了农民用热水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生活需要,还环保、安全,对于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新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不仅是政府的事,还需要更多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据相关报道,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和政府联手,以“企业让利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村民付出一部分”的方式,建设太阳能示范村、示范乡和示范县,倡导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与推广。一个村子装上太阳能后,一年全村仅电钱就能省出10万元左右,使企业和农民都得到了丰厚回报。
目前,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农民没有接受秸秆的综合利用,一到开春,便一把火烧之,“浓烟滚滚罩古城”的现象年年都会发生,农民也因没有企业及时收购而造成经济损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笔者认为,让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根结果,各级必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以点带面,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使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同时,政府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倾斜资金使企业壮大,均衡发展。另外,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让清洁能源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全球化石能源的总量是恒定的,如何在油气供应遇紧的背景下缓解能源问题,就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而“电力替代”成为应对能源紧缺的一个现实话题。
据相关报道,目前,进口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3年的33%上升到如今的40%多,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2006年全国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对于改变当前偏向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无疑是有利的。把两方面情况结合起来看,能否走出一条以电为主的能源消费转型之路?当前出现的能源紧张状况,与西方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能源危机”不是一回事,但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加大通胀压力,其影响却不容忽视。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费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煤为主—以油为主—以电为主”的路子,这同样适合于中国。目前,我们的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仅为11%,实行“电力替代”潜力很大。
应尽可能多地将宝贵的煤炭资源用于发电,减少其在终端消费领域的增长。目前,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中,仅一半左右用于发电,而国外这个比例高达90%,除了煤化工产业必须以煤作为原料外,其余均进电厂发电。以煤发电是煤炭高效节约利用的形式。全国有40多万台分散的工业锅炉,其中不少热效率很低,如果把消费掉的这部分煤炭用于大机组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工厂的能源消费问题,还能大量节约煤炭,减少污染物排放。一句话,这其实是煤炭消费中的“结构调优”。比如,上海电力“上大压小”中,新建的60万千瓦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每千瓦时的发电煤耗为260克,可以除去95%的二氧化硫,煤炭利用与污染物减排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与锅炉燃煤相比,节能减排的优势十分明显。
煤炭资源在我国比石油和天然气相对富裕,但终有一天会枯竭,用煤电替代也有其“生命周期”。除了增加煤电,“电力替代”同时也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良好机遇。目前,全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仅为7.5%,到2020年要提高到15%;到2050年全球预计将提高到50%。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既能化解短缺之忧,又具备清洁环保之利,为实行“电力替代”提供了基础。在当前石油、电力等资源价格飚升的宏观背景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我们提出“清洁能源”这一概念,也就不显突兀了。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要求,因此,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将对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应有效降低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成本,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有助于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等生活、生产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可有效降低农村综合环境治理的长期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当前农业生产普遍面临生产资料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等生产压力,发展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可以有效节约煤气、电力等能源支出;节约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从而缓解农村生产成本压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农业生产现状来说,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务工为主,“从土地要收益”的状况已基本不复存在,土地仅需提供农户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大批土地的使用效率极低。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必须要以大型养殖场、农业园区为依托,而大型养殖场、农业园区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除以上几点外,大面积的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农村清洁能源的范畴既包含沼气能源又包含太阳能、风能等系列能源,今天我们在这里要分析的主要是发展沼气能源所要面临的难点问题。与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所试行的各家各户搞沼气能源的情况不同的是,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沼气能源的规模化生产,因此,要发展沼气能源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沼气原料的收集、管道输送、技术支持等三大难题。当前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难点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保障为配套的农村居民点提供稳定的气源供应。这就要求做好沼气生产原料的采集工作,从而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沼气的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农居点和种养户的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杆,据资料表明,1人次生活所需的沼气,在使用农作物秸杆作为发酵原料的基础上,还需要有1.5头猪产生的粪便入池发酵才可满足,因此,只有在人口相对密集及种养大户的周边区域,才有可能规模化提供沼气供应。
另一方面则是管网建设的投入问题。要发展沼气能源,必须做好沼气原料的采集管网及沼气输送管网的建设,这笔投入应当由谁来承担?如果我们提及城市的污水管网建设,毫无疑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政府投入。而实质无论是沼气原料的采集管网还是沼气输送管网建设本质上都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特征,而适当地引入村级经济还使得当沼气能源的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时,可以反哺村级经济,成为村级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合理利用好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农业等各类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园区的技术力量,有目的地选择一批紧邻人口密集村镇的农业园区、种养殖大户,积极开展农村清洁能源试点工作,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并通过下列举措,最终实现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由“点”向“面”推进。
应合理规划布局农村生产、生活区块。在农村拆迁安置,农居点建设过程中,规划若干个中心村等农村人口集聚区,并在“中心村”外围2公里半径内,规划部署规模化农业生产区块,为建立农村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园区创造条件。加快启动“中心村”建设。通过实施村级股份制改造、建立合理规范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式,克服因村级利益不平衡及生产、生活方式限制等因素带来的各种观念阻力,加快农村人口积聚,降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及公共服务投入成本。建立规范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把家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长期股权,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连片土地;或引导要流出土地的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土地托管合同,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委托他人或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农业,促进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公益事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村能源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跳出就能源抓能源的思维框框,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入机制,上下联动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来加以引导,要在实践中摸索好的做法、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典型的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工程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氛围。
总之,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也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清洁能源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形成以规划为龙头、政策为支撑、项目为抓手的调控体系,把发展农村能源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做好与发展生态农业、村庄整治、节能减排和低收入农民增收工程相结合文章。合理选择“一池三改”等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猪到沼到蔬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中,通过沼气技术推广应用,上促畜牧业健康发展,下促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村庄整治中,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又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要逐步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为支撑,乡能源管理为基础,村级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网络体系。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切实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后续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在发展清洁能源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建一处用一处,建一片受益一片,确保群众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