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充好电,开车就上路。”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推动的节能与新能源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加快了这种专家们在实验室把玩的炫耀品,不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进程。
新能源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
这次多部门的联动,从政策制定、行业标准、技术攻关、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列出了相对清晰的条条框框。特别是财政部从消费层面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给出的补贴政策让人惊喜:混合动力汽车最高每辆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这个补贴不仅仅是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目前的实际价差,更是人们的心理价差。正因为这个价差,新能源车曾被媒价评论为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橱柜品;正因为这个价差,让新能源车的市场永远只能是厂商们的点心而不可能成为主食。
如今有了相对应的制度对接,也有现实力理的支撑,新能源车的风景怎能是海市蜃楼?人们的消费心理价差怎可能不会“归零”?
虽说传统车我国与西方社会有近50年的差距,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却是同步的。上周,长安杰勋混动车被采购进国务院。这难道仅是一个有点巧合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