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燃煤机组比重过高,超过70%;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比重过低,只有25%左右。这种状况加剧了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前景广阔!”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对记者说。
陈义龙代表告诉记者,中国生物质能原料丰富,现在每年农业、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原料将近10亿吨,而被利用的近亿吨,还有3亿吨被废弃。这些废弃的生物质原料不仅容易污染地表水,或在焚烧中污染空气,而且也是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如果能把这3亿吨生物质原料全部开发利用,不仅一年可节约相当于1.5亿吨标煤的能源资源,而且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量超过2.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50万吨。如果全部用于发电将可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超过45000MW(兆瓦)。
中国近年来在生物质能发电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秸杆发电、枝桠柴发电等,但大部分项目并不成功。陈义龙代表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早期一些企业进入市场时缺乏核心技术的储备,缺乏建设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导致绝大部分投产的生物质能电厂发展缓慢。
他介绍说,目前,中国已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硫化床超高压燃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对燃料变化的适应性问题;在电厂建设上,实现了电厂热、电、冷三联供,使能源转化与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在原料收集方面,凯迪控股等企业尝试在农村招收原料工人,使之成为电厂的长期合同工,既确保原料供应又能实现合理价格,使发电厂产生效益,从而实现电厂赢利、农民就业、环境改善、能源结构调整的多赢效果。
陈义龙代表建议,当前中国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动生物质能发电,调整中国能源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他表示,生物质能发电急需国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陈义龙代表还在中国西部地区做了大量调研。他发现,中国西部荒漠地区存在不少宜林地。他认为,如果国家支持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绿化,建设生物质能的能源林基地,将对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产生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