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是新能源的必然走向,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大连鑫宝生物质能有限公司董事和张建超在接受《中国现代企业报》采访时再三强调。
张建超口中的生物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走向,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包括林业生物质、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能源作物、有机废水和城市垃圾等。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仅稻草、麦草、秸秆、竹子等非木材纤维就年产超过10亿吨,加上大量木材加工剩余物,这些都是巨大的能源“仓库”,按照现行的热解液化技术70%的转化率计算,5亿吨生物质就可以生产3.5亿吨生物燃油,相当于1.75亿吨石化燃油。
7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的《“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将以生物质能源替代成品油消费。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上”,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述洋也指出,生物质能是全球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其产业化开发将成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石化能源终会枯竭,近期原油价格飞速上涨,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冲击,人们需要寻找到新的替代能源,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将逐步代替石油等常规能源。”中国农村能源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对《中国现代企业报》这样说,他十分看好生物质能的前景。
北京老万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态事业部经理段元顺给《中国现代企业报》分析了生物质能源相对于石化等常规能源的优势。他说,石油、煤炭都是限量供应的,且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的态势之中,天然气受供应面积的限制,只适用于大面积铺设管道的居住区,一些对环保要求高的地区和别墅等零散居住区目前是生物质能源主要供应对象。在价格方面,生物质能源也存在市场推广的优势,以北京地区为例,生物质能源市场价格和煤炭价格不相上下,是石油、电价格的1/3,而与天然气大规模推广后的价格则相差无几。
生物质能源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从事生物质能源的企业无一例外都遭遇着成长中的烦恼。张建超在描述企业发展时用了“很难”来形容。他对《中国现代企业报》解释说,很难不是说工作本身难,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难在政府不重视,政府层面没有机构做生物质能源的宣传和推广,而消费者又不认可,全靠企业自己来做市场宣传,这样企业的运作成本就很高。以大连鑫宝为例,这是一家国内最大的生物质能企业,光市场宣传推广就已耗费了2200万元,张建超表示,他已暂时不准备再追加投资了。
肖明松则将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他对《中国现代企业报》说,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政府在政策层面缺乏对生物质能源企业的支持,当初国家倡导用陈化粮生产乙醇汽油时就规定陈化粮的储存费用转嫁给生产部门,生产1吨乙醇给企业补贴1700-1800元,而且还有企业生产出来的乙醇,石化部门必须接收的规定,而对发展生物质能源却没有任何政策,这导致了大量企业在要不要上马生物质能源项目方面处于观望态度,有的企业只敢做一些试探性的、小规模的生产动作,这就延缓了生物质能源的推广进程;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进入生物质能源领域没有什么资质、门槛限制,而生物质能源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生物质能作物的种植到生产、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工业废物的,所有的残余物都可以利用起来,因此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而目前国内这种产业链远未形成。
段元顺也指出,市场推广、产业链打造缺乏政府政策支持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当记者问及,常规能源的价格变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必然会影响到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的时常价格,企业如何规避这些市场风险时,段元顺只是简单地表示,相信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必将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实际上,国家相关部门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已然有所动作,发改委主任马凯将以生物质能源替代成品油消费的讲话让生物质能企业心动不已。而7月24日,在海南召开的“促进生物质能财税政策研讨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也表示,财政部正在起草具体的财税支持政策。看来张建超们盼望已久的政策支持即将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