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
太阳能光电建筑作为整个光伏产业终端环节,一旦大规模启动,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据相关报道,“随着2007年国内上马的多晶硅项目陆续投产,加之国外厂商纷纷扩大产能,2009年国际多晶硅市场将明显供大于求。”对于90%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多晶硅企业来说,国内光伏市场兴起将是他们新的机会。
“太阳能屋顶计划”出台带动了整个链条的发展,尤其是作为上游的多晶硅市场更是火爆。2007年多晶硅行业就已经出现产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至今没有回落的迹象。另外更让许多企业趋之若鹜,纷纷扩产、新建多晶硅生产线。为此,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应立足长远,不要盲进盲出。
多晶硅厂商忙扩产
太阳能光伏市场热,使多晶硅供不应求,带动国内大量资本关注或直接投资多晶硅产业,据统计,全国有近40家的企业宣布投资多晶硅产业,宣布的总产能接近8万吨,已有十几家企业开工建设多晶硅生产线,预计2010年中国能够形成3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的总产量,呈过热状态。
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在纷纷扩产、新建多晶硅工厂。慕尼黑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Peter-AlexanderWacker博士表示,多晶硅产业将在今后几年里继续保持诱人的发展态势,瓦克在今后几年里的产品已经卖出了80%,部分供货合同已经签约到了2018年。
国内企业主攻质量和成本
由于多晶硅项目建设周期要2年~3年以上,所以建成投产的项目实际形成产品能力需要较长时间,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扭转,热捧多晶硅的状态可能还要持续2年~3年的时间。据相关人士表示,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家应重点支持有技术和产业化基础的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并将多晶硅项目纳入核准范围,严格从技术基础、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控制项目的立项,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我国高纯硅产业链的主要下游市场在国外,国内太阳能并网发电价格政策尚未出台,市场发展缓慢,一旦以上项目均按计划建成,势必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威胁行业的发展。
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处在非理性的阶段,对国内多晶硅企业来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把成本降下来,把多晶硅的质量进一步提上去。
关注新技术
多晶硅的供应瓶颈在于其冶炼环节。提纯技术门槛高、投资大,且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3国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目前最为成熟的提纯工艺是西门子法,但该法提纯多晶硅需要维持1100摄氏度的高温,耗电大,成本居高不下。
2007年7月27日,上海技术物理研究院宣布用物理提纯法生产出了99.9999%以上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硅产品,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西门子化学法”的1/3和1/10。此外,流化床法、直接冶炼法、气液沉积法,以及一些非晶硅技术(薄膜电池)已经逐渐得到应用。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相对廉价的新技术一旦大规模替代现有技术,国内一些高成本的生产商无疑将首当其冲。
2009年,多晶硅行业利润最终将向制造业合理利润靠拢,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水平将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太阳能屋顶计划”将助多晶硅企业健康的长足发展,并据相关预测,多晶硅企业将以“扩产-过剩-平衡-紧缺-扩产”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大规模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