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可谓挣足了面光,东风拿出纯电动微型轿车、混合动力轿车等4款新能源车,奇瑞、吉利、奔腾等也推出混合动力车型。然而,纵观历届车展,有关新能源的汽车往往是在车展之际雷声大,车展过后又悄无声息,今年是否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呢?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表示,目前,国内车企尽管大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但几乎都处于概念车或是示范运行阶段,虽然科技部启动了13个城市的“百城千辆”新能源车示范运行项目,但是以私家车为主导产品的众车企,并未能享受到新能源车补贴的实际好处。
走在新能源汽车前列的比亚迪,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深圳市当地政府采购的50辆F3DM,算是地方政府对企业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大支持。立足于私家车消费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何时出台,将左右比亚迪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时间表。尽管比亚迪已经拥有了F3DM的生产线,但是这条生产线现在也只能处于半停滞状态。虽然在此之前,比亚迪同样可以通过F3F0F6和F8这样的传统燃油汽车维持“生计”,但是比亚迪真正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却不能发挥威力。
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丰田普锐斯在全球已经卖了100多万辆,已经成为混合动力的代名词。然而,这一车型在我国汽车市场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尴尬。根据企业公布的数据,2007年最后两个月,一汽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销量只有9辆。
同一款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买的如此好,为什么来到中国就鲜有人问津?这或许不仅仅只是汽车本身的问题了,更多的是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消费者观念和配套设施建设有关。国内新能源喊了许多年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每次车展都会看到本土品牌推出基于电动、混合动力的环保车型,每次都是“大放厥词”,但真正涉及到何时推向市场时,相关人士都是三缄其口。
对于未来新能源解决方案,中国相关部门似乎还在犹豫,还没有最后定论,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就像镜中月、水中花一样——看得见却摸不着。这由于激励政策的出台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导致的延时效应让押宝在新能源车领域的中国车企倍感焦虑。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指出,现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非常成熟,新能源汽车要想撼动它,绝非易事。要广泛普及新能源车还必须解决包括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降低整车成本、大范围推广的问题。
李胜茂分析认为,不管什么车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量产化时,才能大幅降低整车成本,新能源汽车成本高主要在电池研发成本,但如果一旦量产化之后,势必降低这部分的研发成本。再者,车企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共同利用技术也能大幅减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