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济危机下需求疲软,但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并没有放缓的迹象。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的多晶硅生产线(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其中一期规模超过4万吨,投资超过40亿,一期建设基本上都在2006-2009年期间开始,在2007-2010年期间建成投产,其他的产能可能在2011-2012年左右实现。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预计,随着产出增加及新订单增长放缓,今年产能将超过需求的55%。
产能严重过剩,需要企业在销售渠道上作更多的文章,争夺现有的市场。但是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并没有健全的销售渠道,某些企业的销售渠道甚至相当混乱。
研究国内多晶硅企业的销售模式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龙头企业江西赛维的销售模式。2007年10月江西赛维与Canadian Solar签订3年共计40亿元人民币硅片供货合同;12月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签订10年期必付(Take or Pay)合约。江西赛维将向Q-Cells公司提供6千兆瓦多晶硅硅片及多晶硅锭,后者则预付10%货款支持江西赛维扩充产能。目前,全球前20大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有14家为江西赛维客户,其中包括日本夏普、德国Q-Cells、无锡尚德、BP Solar等行业领先企业。
姜谦表示,国内并没有多少多晶硅企业拥有赛维这样的实力和完整的销售模式,更多的则是依靠价格战来吸引贸易公司和中间商,这样的销售模式已经在金融危机中被证明是不堪一击。就连赛维这样手握长单的大企业也谈不上可以高枕无忧。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十年长单,已经给赛维敲响了警钟。